时间: 2025-05-07 21:3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0:51
诗歌名称: 鹧鸪天
作者: 熊东遨 〔当代〕
引出秋光满苑诗,露葵霜菊恰宜时。
清余半璧尤堪惜,碎泼凉珠竟未知。
天不管,自成痴,恍同仙侣坐瑶池。
碧桃开过青春界,一任西风笑丑枝。
这首诗以秋天的光景为引子,描绘了露水中的葵花与霜中的菊花,正是最适合的时节。诗人惋惜那半块清澈的明月,似乎连那洒落的凉珠也无从知晓。天公并不在意,诗人自己却沉醉其中,仿佛与仙人伴坐在瑶池之上。那碧桃花已经过了青春的年华,任凭西风嘲笑那丑陋的枝干。
熊东遨,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其作品常常融入对生活的思考和自然的描绘,风格清新自然。
《鹧鸪天》创作于秋季,诗人借助秋天的景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这首《鹧鸪天》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清晰地描绘了秋日的美丽,露水与霜霭交织,带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凉意的感觉。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借助“清余半璧”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那半块明月似乎象征着逝去的青春与时光。整个诗篇中,诗人以“天不管,自成痴”来表现一种超然的态度,这种沉醉与痴迷,恰恰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富有层次,尤其是“瑶池”这一典故的运用,增添了诗意的神秘感和浪漫色彩。最后一联以“碧桃开过青春界”收尾,意在揭示生命的无常与美丽的短暂,西风的嘲笑则更为诗人内心的感慨增添了一层厚度。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天的描写,更是对生命、青春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蕴含着浓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体现出一种人生哲思和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天不管,自成痴”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
B. 愉悦
C. 迷茫
D. 放纵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着什么?
A. 现实
B. 理想境界
C. 乡愁
D. 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