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怀二十四首

《感怀二十四首》

时间: 2025-04-23 21:15:20

诗句

孟轲去齐魏,贾谊之长沙。

圣贤良已矣,吾道空咨嗟。

徒言青松枝,不如桃李花。

太息安陵子,知时为世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5:20

原文展示

感怀二十四首
作者: 刘基 〔明代〕

孟轲去齐魏,贾谊之长沙。
圣贤良已矣,吾道空咨嗟。
徒言青松枝,不如桃李花。
太息安陵子,知时为世夸。

白话文翻译

孟子离开了齐国和魏国,贾谊则在长沙任职。古代的圣贤们已然去世,我的道理却无处可问,只能叹息。空谈青松的坚韧,终不如桃李的芬芳。感叹安陵子的悲哀,只有懂得时势的人才能在世上自夸。

注释

  • 孟轲:即孟子,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
  • 贾谊: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过秦论》闻名。
  • 空咨嗟:无可奈何地叹息。
  • 青松: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桃李花:象征美丽和繁荣。
  • 安陵子:指安陵君,是历史上的一位人物,可能象征着有志而不得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悲悯情怀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创作背景

《感怀二十四首》是在刘基经历了政治风波与个人失意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追慕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刘基对古代圣贤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提及孟子与贾谊,显示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代缺乏这样的人物。接着,诗中提到“吾道空咨嗟”,传达出一种失落感,表明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随后,诗人通过青松与桃李的对比,表现出他对坚韧与美丽的思考,青松虽好,却逊色于桃李的绚烂,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与期待。最后,诗人以安陵子的感叹结束,寓意在复杂的时局中,懂得时势的人才能在世上自我夸耀,这是一种对理解时局、适应环境的深刻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孟轲去齐魏:提到孟子的流亡,象征着理想的失落。
  2. 贾谊之长沙:贾谊的遭遇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环境。
  3. 圣贤良已矣:古代的贤人早已不在,表达了对理想人物的怀念。
  4. 吾道空咨嗟:对当下局势的无奈和失望。
  5. 徒言青松枝:空谈青松的刚毅,实际上却无济于事。
  6. 不如桃李花:桃李的美丽更值得追求与珍视。
  7. 太息安陵子:感叹安陵子的命运,暗指对历史人物的惋惜。
  8. 知时为世夸:指明只有懂得时势的人才能出众。

修辞手法

  • 对比:青松与桃李的对比,表现出价值观的变化。
  • 象征:青松象征坚持,桃李象征光彩与成就。
  • 叹息:情感的抒发通过叹息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了理解和适应时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坚韧、刚强的品质,常用于表达人格的高尚。
  • 桃李:象征美丽、繁荣,常用来表现理想和希望。
  • 安陵子:象征对历史人物遭遇的感慨,反映出对命运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哪个历史人物是诗中提到的圣贤? A. 孟子
    B. 诸葛亮
    C. 司马迁

  2. “青松”与“桃李”的主要对比是什么? A. 坚韧与美丽
    B. 真实与虚幻
    C. 古代与现代

  3. 诗中提到的“安陵子”主要象征什么? A. 志向远大
    B. 对时局的理解
    C. 个人的悲哀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两者均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刘基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简史》
  • 《刘基诗文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燕宾馆 丛台 会散野步 病中绝句 题请息斋六言 元日马上二绝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其二 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七首 雨後东郭排岸司申梅开方及三分,戏书小绝,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八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耻言人过 木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_木字加偏旁汉字详解 三撇旁汉字大全_带三撇的汉字详解 笃志不倦 兄弟怡怡 代表顺利的字有哪些_吉祥字大全及寓意解析 包含凑的词语有哪些 冷语冰人 金字旁的字 无陂 瞎说白道 诲音 厄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荡的笔顺怎么写?这份荡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敢做敢为 喜不自胜 中俄伊犁条约 田字旁的字有哪些?带田的汉字大全 包含尹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