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5:20
感怀二十四首
作者: 刘基 〔明代〕
孟轲去齐魏,贾谊之长沙。
圣贤良已矣,吾道空咨嗟。
徒言青松枝,不如桃李花。
太息安陵子,知时为世夸。
孟子离开了齐国和魏国,贾谊则在长沙任职。古代的圣贤们已然去世,我的道理却无处可问,只能叹息。空谈青松的坚韧,终不如桃李的芬芳。感叹安陵子的悲哀,只有懂得时势的人才能在世上自夸。
刘基,字伯温,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悲悯情怀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感怀二十四首》是在刘基经历了政治风波与个人失意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追慕和对时局的感慨。
这首诗表达了刘基对古代圣贤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提及孟子与贾谊,显示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代缺乏这样的人物。接着,诗中提到“吾道空咨嗟”,传达出一种失落感,表明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随后,诗人通过青松与桃李的对比,表现出他对坚韧与美丽的思考,青松虽好,却逊色于桃李的绚烂,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与期待。最后,诗人以安陵子的感叹结束,寓意在复杂的时局中,懂得时势的人才能在世上自我夸耀,这是一种对理解时局、适应环境的深刻认知。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了理解和适应时势的重要性。
哪个历史人物是诗中提到的圣贤?
A. 孟子
B. 诸葛亮
C. 司马迁
“青松”与“桃李”的主要对比是什么?
A. 坚韧与美丽
B. 真实与虚幻
C. 古代与现代
诗中提到的“安陵子”主要象征什么?
A. 志向远大
B. 对时局的理解
C. 个人的悲哀
答案: 1. A 2. A 3. C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两者均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刘基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