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7:22
圣哲心存利济,高人尘土冠裳。
见仁见智不相妨。流水高山气象。
逐鹿中原儿戏,欺凌孤寡荒唐。
为而不有一张良,鸣凤九霄绝响。
这首诗描绘了圣贤之人心中怀有济世之利,而高人则超然于世俗之中。
不同的见解并不妨碍彼此,犹如流水和高山各自的壮丽风景。
追逐猎物在中原就像小孩子的游戏,欺凌弱小则显得荒唐可笑。
像张良那样有才华的人,虽有作为却不贪图名利,犹如鸣凤在九霄之上,回响在空中,声势浩大却难以捉摸。
作者介绍:刘季高,现代诗人,常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反映社会与人性问题。他的作品通常富有哲理,关注人类的命运与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当代社会背景下,诗人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使得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西江月 其五 读》是一首极具哲理性的诗作,诗中融合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开篇提到“圣哲心存利济”,强调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现了作者对圣贤的敬仰与推崇。而“高人尘土冠裳”则对比了高人和世俗的关系,突显了高人超然的气质与世俗繁华的对立。
接着,诗人提到“见仁见智不相妨”,这句传达了对多元观点的包容,认为不同的看法并不会影响彼此的和谐共处。诗中“流水高山气象”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变化,使人感受到一种潇洒与超脱。
而“逐鹿中原儿戏,欺凌孤寡荒唐”,则表达了对社会竞争与不公现象的批判,尤其是对弱小者的欺凌,显得尤为荒谬。最后一句提到“鸣凤九霄绝响”,则象征着有才华的人的理想与追求,虽高远却难以实现,充满了遗憾与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引发读者对自我与社会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集中于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思考,提倡包容与高尚的道德理想,批判不公与浮华,最终引发对理想的追求与反思。
诗词测试:
“逐鹿中原”主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鸣凤”象征什么?
“见仁见智”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杜甫更为沉重,而刘季高则更显哲理与思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