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3:47
昔日延陵地,城基麦秀间。
兵戈三户少,生齿百年还。
画壁曾同看,求田惜未闲。
故人卢可及,宿草在何山。
曾经的延陵地区,如今城基与麦田相间。
战乱时期,住在这里的人家寥寥无几,
经过百年,人口才逐渐恢复。
曾经一起观赏画壁的时光,现在想要耕田却又觉得忙碌。
老朋友卢可及,不知他现在宿居于哪座山呢?
张以宁,明代诗人,活跃于明中期,生平事迹不详,但诗作流传后世,体现出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反思。
本诗写于作者游历常州时,表达了对故乡景物的怀念与思考,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后的安定状态,及对故人友谊的思念。
《过常州》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游历常州时,看到昔日的延陵,触动了他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怀念。开篇提到“昔日延陵地,城基麦秀间”,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往昔平和生活的渴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兵戈三户少,生齿百年还”,则揭示了历史的动荡与人们生活的艰辛,百年后人口恢复的艰难,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画壁曾同看,求田惜未闲”则让人想起了与故人共同欣赏艺术的美好时光,以及如今繁忙的生活让人无暇顾及的无奈感。最后一句提到的老朋友卢可及,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留给读者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整首诗以自然风光与人文回忆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反映出对历史变迁的思索和对友情的珍惜,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以怀旧和思念为主题,反映了对历史变迁和故人情谊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诗中提到的“延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常州
B. 浙江杭州
C. 安徽合肥
诗人对于历史的看法是怎样的?
A. 历史不重要
B. 历史充满变迁与思考
C. 历史仅仅是过去
“画壁曾同看”中“画壁”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友谊和美好回忆
C. 田园风光
答案:
比较张以宁的《过常州》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但张以宁更加强调个人情感和友谊,而杜甫则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