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4:56
衣冠人物渺翩翩。
天地一臞仙。
来自范公泉。
管家在三山洞天。
一簪华发,一篇秋水,
得意已忘言。
图画看他年。
与松上幽人并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衣冠楚楚的人物,宛如仙人般轻盈自在。他来自范公泉,仿佛栖息在三山的洞天中。头上插着一支华丽的簪子,眼中映出一片秋水,心中自得,已然忘却了言语。只愿在未来的某一天,能与那松树下的隐士共传诗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德华,号天池,金朝诗人,以词、诗见长,尤以情感细腻著称。他生于动荡的时代,经历了金朝的兴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太常引》创作于元好问的晚年,时值金朝的衰落,他心中充满对往昔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淡然。
这首《太常引》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衣冠人物渺翩翩”,传达了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仿佛描绘出一个出尘的仙人形象。接着,诗人提到“来自范公泉”,引入了历史文化的背景,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
在“管家在三山洞天”的描述中,诗人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理想的隐居环境,象征着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诗句“一簪华发,一篇秋水”中,华丽的簪子与清澈的秋水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出诗人的优雅风度,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整首诗在情感上透露出一种淡然的自得和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得意已忘言”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言语的超越与内心的充实。最后的“与松上幽人并传”则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与世外高人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隐逸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清净、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的淡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范公泉”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得意已忘言”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诗中用来描绘隐逸生活的意象有哪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登高》与《太常引》:
《隐居赋》与《太常引》: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