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9:20
云山万叠,似环绕宫城,争献颜色。流水小桥,无限凄凉呜咽。试上平原一望,尚想见当年游猎,败堞危楼,写尽了一代兴亡,只有杜鹃能说。行踪至此,凭吊处,惆怅荒烟残月。心在故乡,风景依稀无别。独立怆然泣下,忽送到一声羌笛。北顾关山,更悬念白草黄沙,遥听征人消息。
云山重重叠叠,仿佛环绕着宫城,争相展现各自的美丽。流水潺潺的小桥,让人无尽地感到凄凉和哽咽。试着在平原上眺望,依然想起当年游猎的情景,破败的城垣和危楼,写尽了一代人的兴亡,只有那杜鹃鸟能诉说。行走到这里,凭吊的地方,心中充满惆怅,荒烟残月映照着我的孤独。心在故乡,眼前的风景似乎没有什么不同。独自站立,悲怆地流下眼泪,忽然传来一声羌笛。向北望去,关山巍峨,心中更是悬念白草和黄沙,遥远地听到征人的消息。
熊希龄(1875-1939),字子华,号白河,湖南人,是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及诗人。他在诗词创作上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作品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楚宫春慢 壬子热河行宫感赋》写于作者在热河行宫期间,正值壬子年(即1902年),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回忆往昔,感怀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故乡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开篇的“云山万叠”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面,既象征着雄伟的宫殿,又暗示了历史的厚重。随后的“流水小桥”则转向一种内心的感受,流动的水声与凄凉的情感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中提到的“游猎”和“败堞危楼”更是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落,成就与失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杜鹃鸟的出现,作为哀伤的象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惆怅的情绪。
最后,诗句“北顾关山,更悬念白草黄沙”描绘出一种遥远的思念与期盼,向往着征人归来的消息,表现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深切关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是对过往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揭示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游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羌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