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姑苏杂咏 死亭湾

《姑苏杂咏 死亭湾》

时间: 2025-04-30 05:29:33

诗句

贫贱众所弃,岂惟愚妇人。

圭组何重轻,能令变交亲。

翁子昔未逢,妻去耻负薪。

五十非晚贵,不能待终晨。

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

邸吏惊赤绶,邦人候朱轮。

无颜见故夫,自杀此水滨。

谁知孟德耀,元在尔东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9:33

原文展示:

贫贱众所弃,岂惟愚妇人。
圭组何重轻,能令变交亲。
翁子昔未逢,妻去耻负薪。
五十非晚贵,不能待终晨。
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
邸吏惊赤绶,邦人候朱轮。
无颜见故夫,自杀此水滨。
谁知孟德耀,元在尔东邻。

白话文翻译:

穷困潦倒的人常常被人抛弃,这可不仅仅是愚蠢的妇人所遭遇的。
名贵的圭组虽然轻重不同,但也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
当年翁子未曾相遇,妻子却因羞耻离去,独自挑水负薪。
五十岁并非晚年,不能只等着终老在晨昏之中。
一旦拜见帝王,回到家中便可以穿上新衣。
官吏们见了惊讶于红色的绶带,乡里的人们在门口等候着华丽的车轮。
我无颜见到旧日的丈夫,只能自尽于此水边。
谁知道曹孟德的显赫,原来就在你东边的邻里。

注释:

  • 贫贱:贫穷和卑微。
  • 愚妇人:指社会上被轻视的妇女,暗指因贫贱而被抛弃的女子。
  • 圭组:古代一种象征地位的玉器,表示贵重。
  • 翁子:这里指的是未来的丈夫。
  • 耻负薪:因贫穷而感到羞耻,指挑水负薪的艰辛。
  • 绣衣:指华丽的衣服,象征身份的提升。
  • 赤绶:官员的象征,表示权势。
  • 朱轮:指华丽的车,象征地位与权力。
  • 孟德:曹操的字,意指权势显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字季恭,号山雨,明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事背景。

创作背景:

《姑苏杂咏》中的《死亭湾》创作于高启对社会底层女性命运的关注,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阶级差异与人性的无奈。诗中描绘了一个因贫贱而遭遇困境的女性,表现出她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命运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性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对贫贱者的冷漠与无情。起初,诗人以“贫贱众所弃”开篇,直指社会对弱者的态度,尤其是对女性的歧视。接着,诗人通过对圭组的比喻,说明了身份地位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突显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迫。

诗中“翁子昔未逢,妻去耻负薪”一句,描绘了一位女性因贫穷而失去丈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五十非晚贵,不能待终晨”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无奈,更进一步传达了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到最后,诗人通过“无颜见故夫,自杀此水滨”展现了女性的绝望,和对旧爱的无奈告别,结尾处又用“谁知孟德耀,元在尔东邻”来反衬,揭示了权力与地位的相对性,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预测。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展现了高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性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贫贱众所弃,岂惟愚妇人:贫穷和卑微的人常常被抛弃,这不单是愚蠢的妇女所遭受。
  2. 圭组何重轻,能令变交亲:名贵的圭组虽有轻重之分,但能够改变人际关系的亲疏。
  3. 翁子昔未逢,妻去耻负薪:曾未相遇的丈夫,妻子因羞耻而离去,独自挑水负薪。
  4. 五十非晚贵,不能待终晨:五十岁并不晚,不能仅仅等待生命的结束。
  5. 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一旦见到帝王,就能回家时穿上绣衣。
  6. 邸吏惊赤绶,邦人候朱轮:官吏们因红色绶带而惊讶,乡里的人们在门口等候华丽的车。
  7. 无颜见故夫,自杀此水滨:无颜见到旧日的丈夫,只能自尽于此水边。
  8. 谁知孟德耀,元在尔东邻:谁会想到曹孟德的显赫地位,其实就在你东边的邻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贫贱众所弃,岂惟愚妇人”中“贫贱”与“愚妇”形成对照,突显主题。
  • 比喻:圭组作为地位的象征,隐喻了人际关系的变化。
  • 反问:通过“岂惟愚妇人”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贫贱者特别是女性命运的关注,揭示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与无情,表达了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奈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贱:象征社会地位低下。
  • 圭组:象征权势与财富。
  • 赤绶:象征官职与权力。
  • 水滨:象征绝望与自杀的场所。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直接的视觉效果,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对贫贱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圭组”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财富与地位
    C. 家庭
    D. 自然

  2. “五十非晚贵”的意思是: A. 五十岁是人生的终点
    B.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年龄
    C. 五十岁才是华年
    D. 五十岁的人不再有希望

  3. 诗中“自杀此水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绝望
    C. 快乐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女性命运与社会地位。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死亭湾》与杜甫的《兵车行》,两者都关注底层人民的苦难,但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高启更侧重于女性的无奈与绝望,而杜甫则更多地揭示战争对百姓的迫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高启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展示了高启《姑苏杂咏·死亭湾》的多维度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致政宣义王公挽歌辞 张千里以诗送邰侄铨试用其韵 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 满庭芳(五侄将赴当涂,自金坛来别) 奉祠太一 子直画屏求题诗 谢安东山 九效 其八 自脩 减字木兰花(章甥筑地相望作) 桐庐牛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贝字旁的字 包含搬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花样翻新 形态学 牙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相得无间 誓死不渝 渟涵 决胜千里 殒身不恤 料计 莺吟燕儛 車字旁的字 士农工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