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 其二 有赠

《临江仙 其二 有赠》

时间: 2025-05-02 12:45:14

诗句

绝域功名行倦矣,长歌归去南中。

楼台花月一相逢。

倾杯延醉,夜挹泮塘风。

眼底未堪明日老,人间恰值春空。

华年锦瑟恨重重。

横塘十里、何处觅芳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14

原文展示:

绝域功名行倦矣,长歌归去南中。
楼台花月一相逢。倾杯延醉,夜挹泮塘风。
眼底未堪明日老,人间恰值春空。
华年锦瑟恨重重。横塘十里何处觅芳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厌倦,决定归去故乡,纵情高歌。在楼台花前月下,偶然相逢,举杯畅饮,夜风轻拂。诗人感叹自己尚未承受老去的悲哀,而此时正值春光明媚。对华年如梦的感慨,恨意重重,难以释怀,不知何处去寻找那消逝的芳踪。

注释:

  • 绝域:指远离世俗名利的地方。
  • 功名:指官职和名声。
  • 长歌:指高歌,表达豪情。
  • 泮塘:指水塘,诗中意象。
  • 华年:指美好的年华。
  • 锦瑟:象征美丽的事物,也暗指复杂的感情。

典故解析:

“泮塘”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于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情感的寄托。诗句中的“十里”则可能与古代的“十里桃花”相呼应,寓意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永正,生于20世纪末,活跃于当代诗坛,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赢得读者喜爱。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经历了功名之路的沉浮之后,心中对名利的厌倦及归乡的情怀愈发强烈。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其二 有赠》展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开头几句以“绝域功名行倦矣”直入主题,表明了诗人对名利的疲惫和厌倦。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楼台花月相逢,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然而这种美好却不能掩盖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担忧。“眼底未堪明日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华年锦瑟恨重重”则揭示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横塘十里何处觅芳踪”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绝域功名行倦矣”:表达诗人对功名的厌倦。
    • “长歌归去南中”:决意归乡,放声高歌。
    • “楼台花月一相逢”:描绘美丽的夜景。
    • “倾杯延醉,夜挹泮塘风”:表达洒脱、放纵的情绪。
    • “眼底未堪明日老”:感叹人生短暂。
    • “人间恰值春空”:正值春光明媚,但也带有空虚感。
    • “华年锦瑟恨重重”:对美好年华的追忆。
    • “横塘十里何处觅芳踪”:对逝去美好的追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倾杯延醉,夜挹泮塘风”形成了和谐美的对仗。
    • 比喻:华年与锦瑟的结合,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功名的厌倦、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寻,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泮塘:象征宁静与美好,寄托情感。
  • 花月:代表青春与爱情的美好时光。
  • 华年与锦瑟:象征繁华而又复杂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域功名行倦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名利的渴望
    B. 对名利的厌倦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B

  2. “楼台花月一相逢”中的意象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哲理
    C. 乡愁
    答案:A

  3. 诗中“华年锦瑟恨重重”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青春的怀念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李白在《将进酒》中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洒脱与豪情,但更侧重于对酒的欢愉;而陈永正则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陈永正诗集》

相关查询

满江红·海岳储祥 满江红·落魄高人 满江红(泛舟武夷,午炊仙游馆,次吕居仁韵) 满江红 其一 题胡雪渔山水画 满江红·狮子林夜雨 满江红·银漏穿花 满江红 偕友清晨梅花山观梅 满江红 乙巳春,由杭买棹赴山右芑由夫子署,寄怀湘君四嫂 满江红(再用韵怀安晚) 满江红 钱舜举桃花折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迁延羁留 辣味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鳥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夜去明来 遭时定制 秃宝盖的字 积重不反 尘榻 砲龙烹凤 麻字旁的字 包含倚的成语 便捷 剖烦析滞 隶字旁的字 包含泼的成语 征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