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4:52
西湖即事二首
作者:张元凯 〔明代〕
钱塘苏小茜罗衣,短棹穿花过钓矶。
望帝声中怨离别,梦儿亭下惜芳菲。
微风吹藻鳞鳞浪,落日衔山树树晖。
最是碧云随处合,美人乘兴夜忘归。
在钱塘的西湖边,苏小小身穿轻盈的罗衣,短小的竹筏穿过花丛,轻轻靠近钓鱼的矶石。听到望帝的哀怨声,令人不禁伤感离别之情;在梦儿亭下,依依不舍地珍惜这美丽的春花。微风轻拂,水面上泛起层层细浪,落日把山峦的树影染成金色。最美的是那碧蓝的云彩,随处飘荡,美人乘兴而来,夜幕降临却忘记了归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元凯(约1560—?),字思齐,号听松,明代诗人,擅长诗歌及散文,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其诗作受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影响,善于运用传统典故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西湖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成为抒发情感和寄托理想的场所。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以西湖美景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感,体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
《西湖即事二首》是张元凯以西湖为背景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人和离别的深切思念。首句提到的“苏小茜罗衣”,不仅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通过“短棹穿花过钓矶”的描写,展现了西湖轻盈婉约的气质,给人一种静谧而悠然的感觉。
“望帝声中怨离别”则是诗歌的情感高潮,借用古代传说中的哀怨之声,激发出对离别的感叹,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而“梦儿亭下惜芳菲”的描写,突显了诗人对春花短暂美丽的惋惜,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后两句中,“微风吹藻鳞鳞浪,落日衔山树树晖”,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西湖的灵动与温柔,意境悠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美人乘兴夜忘归”,描绘了一幅美好而稍许忧伤的画面,表现了一种“留连忘返”的情感,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美人和离别的深切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爱的渴望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下列哪个词汇代表了诗中的美丽意象?
A. 短棹
B. 望帝
C. 苏小小
D. 梦儿亭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落日衔山树树晖”描绘的是__的景象。
判断题:诗人通过“微风吹藻鳞鳞浪”来表现水面的安静。 对 / 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