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龙门宗人殿凤山始祖墓还里

《送龙门宗人殿凤山始祖墓还里》

时间: 2025-05-04 01:59:26

诗句

花萼楼前各尽欢,庐江千载共渊源。

堂堂共举明禋荐,济济人称礼义门。

龙里远回摇锦旆,凤山遥送罄衣冠。

津亭此别应惆怅,目极云霄人去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9:26

原文展示

送龙门宗人殿凤山始祖墓还里
作者: 何维进 〔明代〕

花萼楼前各尽欢,
庐江千载共渊源。
堂堂共举明禋荐,
济济人称礼义门。
龙里远回摇锦旆,
凤山遥送罄衣冠。
津亭此别应惆怅,
目极云霄人去船。

白话文翻译

在花萼楼前,大家尽情欢庆,
庐江的千年渊源共同铭记。
大家一起恭敬地祭奠,
人们称颂这礼义之门。
龙里远行,摇动着华丽的旗帜,
凤山遥远送走了丧服和冠冕。
在津亭此别,心中必然惆怅,
目送云霄,远去的船只渐行渐远。

注释

  1. 花萼楼:指楼名,可能是某处的名胜,象征欢庆的地方。
  2. 庐江:古地名,指与龙门宗人有渊源的地方。
  3. 明禋荐:指清明的祭祀仪式。
  4. 济济:形容人很多,聚集在一起。
  5. 礼义门:指礼仪和道义的门,第指家族或门第的教养。
  6. 锦旆:指华丽的旗帜,象征荣耀与尊贵。
  7. 罄衣冠:指丧服和冠冕,表示送别的仪式。
  8. 津亭:指渡口或码头的亭子,象征离别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维进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其诗风严谨,注重表达情感与礼仪。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龙门宗人的场合,表达了对已故始祖的追思和对家族的感慨,同时反映了古代社会重视宗族与礼仪的风俗。

诗歌鉴赏

《送龙门宗人殿凤山始祖墓还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庐江的千年渊源的追忆,传达出宗族之间深厚的情谊。首联提到“花萼楼前各尽欢”,显示出送别时的欢庆与悲伤交织的氛围。随后,诗人通过对祭奠礼仪的描写,强调了家族对于礼义的重视,这种重视不仅是对已故先人的缅怀,也是对后辈的教诲。

诗中“龙里远回摇锦旆,凤山遥送罄衣冠”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锦旆和衣冠的象征意义在于荣耀与哀悼的交替,体现了对先祖的敬仰与对离别的惆怅。最后两句“津亭此别应惆怅,目极云霄人去船”更是将离别的愁绪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远行者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无奈。

全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宗族与礼仪的重视,体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萼楼前各尽欢:描绘了一个欢庆的场景,虽然是送别,但大家在这里聚集,尽情享受欢乐。
  2. 庐江千载共渊源:强调庐江的悠久历史,以及与宗人的深厚渊源,表明家族的传承。
  3. 堂堂共举明禋荐:描写了祭奠的庄重,大家齐心协力,恭敬地祭奠先祖。
  4. 济济人称礼义门:称赞这个家族是一个讲究礼义的地方,反映出家族的良好教养。
  5. 龙里远回摇锦旆:展现送别场景,龙里的人远行,华丽的旗帜在风中摇曳,象征荣光。
  6. 凤山遥送罄衣冠:凤山远远送走了先人的丧服,象征尊重和哀悼。
  7. 津亭此别应惆怅:在渡口此时告别,自然会感到惆怅,不舍。
  8. 目极云霄人去船:最后目送远去的船只,心中充满离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龙里远回摇锦旆,凤山遥送罄衣冠”,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花萼楼”“锦旆”“津亭”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 比喻:通过“云霄”与“船”的对比,表现出离别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思索。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对先祖的怀念,表达了宗族情谊的深厚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人在送别中既感受到欢愉,又感到哀伤,体现了人们在文化与情感交织下的真实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花萼楼:喜庆、团聚的象征,代表着家族的繁荣。
  2. 庐江: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连接着家族的根源。
  3. 锦旆:荣耀和尊贵的象征,代表着对先人的敬重。
  4. 津亭:离别的象征,传达出不舍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萼楼”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庆
    C. 祭奠

  2. “龙里远回摇锦旆”中的“锦旆”指什么? A. 丧服
    B. 荣耀的旗帜
    C. 船只

  3. 诗人对先祖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尊敬与怀念
    C. 忘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送别时的情感,具有类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 vs. 《送龙门宗人殿凤山始祖墓还里》:两者都涉及送别,但《送元二使安西》更强调个人情感,而《送龙门宗人殿凤山始祖墓还里》则更侧重于家族与传统的延续,对礼仪与文化的重视更为明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古诗词鉴赏辞典》
  2. 《明代诗人传记》
  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 和庐山上人竹轩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和陶赴假江陵夜行郊行步月作 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并崔度贤良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 望江南·暮春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亘古不灭 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亮荩 走之旁的字 白首齐眉 寥若晨星 依心像意 倒八字的字 甘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包含尝的成语 梯荣 人非物是 麻字旁的字 明据 绷瓷 佳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