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4:58
木兰花慢 其四 灯下美人
作者: 徐石麒 〔明代〕
有谁家榆火,分得到,小窗间。
敢银烛华筵,红篝鸳帐,曾炤新欢。
无情此时独坐,教荧荧一点慰春寒。
几度爆花眼困,再令挑草心悭。
有心人共此更阑。常为惜韶颜。
怕露湿光微,风摇焰闪,倦眼难看。
云屏向人有意,知今宵瘦影为谁单。
只待兰膏尽也,将人催上巫山。
谁家点燃的榆木火,能照亮小窗间的角落?
敢在银烛华丽的筵席上,红篝帐内,曾经照亮过我的新欢。
无情的我此时独坐,只有那闪烁的烛光能稍稍慰藉这春寒。
几次因花开的美丽而感动,心中却又因挑剔而感到悔恨。
有心人共度这更深的夜晚,常常因为珍惜年轻的容颜。
害怕露水湿润微弱的光线,风中摇曳的烛焰让倦眼难以观赏。
那云屏似乎对我有意,今宵的瘦影究竟为谁而单?
只待兰膏用尽,将人催上巫山。
徐石麒,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著称,擅长抒情诗和词。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常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雅士常聚集于灯下吟诗作对的时节。诗中表现了诗人在独坐时的孤寂与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
《木兰花慢 其四 灯下美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诗开篇用榆火、小窗、银烛描绘出一个温馨而又略显孤独的场景,瞬间引人入胜。随着诗句的深入,孤独感愈发突出,虽有烛光相伴,但内心的空虚却愈加明显。
作者通过烛光的微弱和花开的美丽,传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尤其是“几度爆花眼困”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因思念而感动、因挑剔而悔恨的复杂情感,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细腻与深刻。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跃然纸上,尤其是“常为惜韶颜”,流露出对年轻美貌的无奈感叹。最后一句“只待兰膏尽也,将人催上巫山”,更是将思念与渴望推向高潮,巫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与爱情的憧憬。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爱情的渴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中“榆火”象征什么?
诗人独坐时,烛光的作用是什么?
“只待兰膏尽也,将人催上巫山”中,巫山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