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亭幽居图

《水亭幽居图》

时间: 2025-05-02 03:07:34

诗句

虚亭林木里,傍水着栏杆。

试展团蒲坐,叶声生早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7:34

原文展示:

水亭幽居图
唐寅 〔明代〕

虚亭林木里,傍水着栏杆。
试展团蒲坐,叶声生早寒。

白话文翻译:

在那虚幻的亭子和林木之间,
靠近水边,栏杆旁边坐着。
试着舒展蒲团坐下,
听着树叶的声响,早秋的寒意渐生。

注释:

  • 虚亭:指空灵的亭子,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 团蒲:指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垫,古人常用来坐卧。
  • 叶声:指树叶在风中或其他环境下发出的声音。
  • 早寒:指初秋时节的寒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水亭”与传统文人所向往的隐居生活紧密相关,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水亭幽居图》创作于唐寅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对宁静环境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亭幽居图》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水边亭子,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向往。诗中“虚亭林木里”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空灵的感觉,似乎让读者置身于一个理想的隐居之所。接着提到“傍水着栏杆”,则进一步强调了水的存在,使得整个环境更加生动。通过“试展团蒲坐”,作者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仿佛是他在享受这一片刻的宁静与自在。最后一句“叶声生早寒”,则引出了一丝寒意,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韵味,水、亭、林、叶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中的情感细腻而含蓄,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可以看出,唐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反映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虚亭林木里:描绘了一个空灵的亭子被林木环绕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傍水着栏杆:强调亭子旁边有水,栏杆的存在增添了生活气息。
  3. 试展团蒲坐: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体现出诗人享受生活的态度。
  4. 叶声生早寒:通过听到树叶的声音,感受到初秋的寒意,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意象:水、亭、林、叶等意象构成了全诗的核心,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 对仗:全诗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表达了唐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灵动,寓意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 :代表着隐居生活的理想空间,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林木: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静谧,增强了诗的意境。
  • 叶声:传达出季节变迁的感受,暗示时光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团蒲”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坐垫
    • C. 一种乐器
  2. “叶声生早寒”反映了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秋天的寒意
    • C. 夏天的炎热
  3. 唐寅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竹里馆》 王维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思考,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唐寅的《水亭幽居图》则更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享受和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寅诗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岳阳晚兴(四首) 岳阳晚兴(四首) 题花木翎毛画(二首) 题花木翎毛画(二首) 寄履斋 塘上闻兰香 徽严道中 流连乐 过严先生钓台 过磊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峦冈 包含领的词语有哪些 死去活来 穴宝盖的字 小字头的字 耳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良金美玉 势派 西窗剪烛 国富民强 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乱如麻 珠芽 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包含楦的词语有哪些 波光鳞鳞 雷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