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1:53
悼沈癯樵画史
作者: 吴宽 〔明代〕
秣陵春色厌驱驰,
投老吴门白发垂。
灯下解衣盘礴处,
山中持斧啸歌时。
一贫比宪元非病,
三绝如虔不数痴。
落日高堂开障子,
云峰烟树使人悲。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感到疲惫,厌倦了奔波,回到老家吴门,白发苍苍。灯下,他解开衣服,悠闲地品味生活;在山中,他手持斧头,欢快地高歌。虽然生活贫困,但与古人比起来,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病痛。即使拥有三绝(诗、书、画),也不觉得有何值得骄傲。落日时分,高堂的窗户打开,外面云峰和烟雾笼罩的树木让人感到无尽的悲伤。
作者介绍: 吴宽,明代诗人,出生于南京,因其诗歌题材多与故乡有关,作品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怀念,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这首诗以春色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沈癯樵的悼念。诗中表现的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事的感慨。开篇“秣陵春色厌驱驰”一句,用春色来映衬诗人的心情,表达了对繁忙生活的厌倦。接着,诗人回到老家吴门,白发苍苍,感受到岁月的流逝。灯下的解衣与山中持斧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在不同境遇中的心态变化,既有对生活的享受,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一贫比宪元非病”,说明自己并不因贫穷而自怨自艾,反而是一种淡然的态度。“三绝如虔不数痴”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表现出他对自己技艺的自信与谦卑。最后两句“落日高堂开障子,云峰烟树使人悲”更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与对艺术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秣陵春色厌驱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厌倦
C. 激动
诗人提到“一贫比宪元非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贫穷是一种病
B. 贫穷并不可怕
C. 贫穷是值得骄傲的
最后两句“落日高堂开障子,云峰烟树使人悲”中,云峰烟树象征了什么?
A. 希望
B. 悲伤
C.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