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0:12
几度春来眉黛妩。一夜池塘,楚女腰肢妒。栖得啼鸦垂远浦。梨花好共风前觑。绿倩东君曾作主。欲系行人,难绾征鞍住。灞上依依芳草护。斜阳去后章台路。
春天来过几次,眉妆如黛的女子依然妩媚。一夜之间,池塘边,楚地的女子因她的腰肢而感到嫉妒。栖息的乌鸦在远处的河岸啼叫。梨花盛开,正好在风中对着她眺望。春天的主宰曾经是那样的美丽。想要系住行人,却难以缠绕他的马鞍停住。灞河边的芳草轻轻摇曳,斜阳落下后,通往章台的路上留下了依依的情思。
沈宜修为明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婉约。她的诗词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
《蝶恋花 其三 柳》是沈宜修在春天的某个时节创作的,反映了她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象与情感,常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
这首《蝶恋花》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作者对爱情的细腻感受。首句“几度春来眉黛妩”便引入了春天的主题,春天的到来让女子的美丽愈加显著,展现了春天与爱情的紧密联系。接着“楚女腰肢妒”通过对比,突显出女子的妩媚与其他女子的嫉妒,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微妙的情感氛围。
“梨花好共风前觑”一句,不仅描绘了梨花的美丽,也暗示了爱情的期盼与等待。接下来的“欲系行人,难绾征鞍住”,则表现出一种对离别的无奈,借用马鞍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行人的依依不舍。
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层层递进,最终以“斜阳去后章台路”结束,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围绕春天与爱情的主题展开,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惋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浓厚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中“几度春来”的意思是?
“欲系行人,难绾征鞍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