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木兰花慢 木棉

《木兰花慢 木棉》

时间: 2025-08-05 20:27:38

诗句

问谁持绛节,度南岭,驻重城。

想烽火连天,烟尘匝地,未了边声。

堪惊。

众芳渐老,独伤心、万里送春程。

天外久萦离思,人间恐见危旌。

凄清。

林表鹧鸪鸣。

沈魄唤难醒。

念残霸荒台,乱云乔木,都在榛荆。

深情。

寸丹迸恨,化空山、千炬日华明。

待上层楼东望,何时一照沧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20:27:38

原文展示

问谁持绛节,度南岭,驻重城。
想烽火连天,烟尘匝地,未了边声。
堪惊。众芳渐老,独伤心万里送春程。
天外久萦离思,人间恐见危旌。
凄清。林表鹧鸪鸣。沈魄唤难醒。
念残霸荒台,乱云乔木,都在榛荆。
深情。寸丹迸恨,化空山千炬日华明。
待上层楼东望,何时一照沧溟。

白话文翻译

谁在手握红色的节旗,越过南岭,驻足在重城?
回想起烽火连天,烟尘弥漫,边地的号角声不断。
真让人惊叹。万花渐渐凋零,唯有我在心中独自送走春天的行程。
天外思念萦绕,恐怕人间只能见到危机的旌旗。
凄凉。林间鹧鸪悲鸣,难以唤醒我的沉醉。
想着那荒凉的高台,乱云与乔木,尽在荆棘中。
深情。心中憎恨如火,化作空山上千道耀眼的光明。
何时能够在东望的高楼上,照见那广阔的沧海?

注释

字词注释

  • 绛节:红色的节旗,象征着召集或战争的信号。
  • 南岭:指南方的山岭,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事件中的地理位置。
  • 烽火: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象征战争。
  • 危旌:危险的旌旗,暗示战乱或动荡的状况。
  • 寸丹:寸寸的赤色,象征着情感或恨意的积累。

典故解析

  • 本诗涉及的历史背景可能与某场战争或动乱有关,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哀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其作品常常探讨人生、历史与自然的关系,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是对国家动荡、战乱不息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木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开篇即以“问谁持绛节”引入,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对英雄的渴望。接着描绘了烽火连天、烟尘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无尽痛苦。诗中提到“众芳渐老,独伤心万里送春程”,不仅反映了岁月流逝的无情,也暗示诗人在战火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多次出现的“凄清”与“深情”相互交织,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复杂情感。鹧鸪的鸣叫与“沈魄唤难醒”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体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的“待上层楼东望,何时一照沧溟”,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渴望在高处俯瞰,寻找那份安宁与光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谁持绛节,度南岭,驻重城:问谁在边境把守,手握红旗,越过南岭,驻守在重城。
  • 想烽火连天,烟尘匝地,未了边声:思念烽火连天的战争,烟尘弥漫,耳边仍回响着战斗的号角。
  • 堪惊。众芳渐老,独伤心万里送春程:令人惊叹的是,繁花渐渐凋零,只有我在心中独自送走春天的旅程。
  • 天外久萦离思,人间恐见危旌:在天边的思念萦绕,人间恐怕只能见到危险的旌旗。
  • 凄清。林表鹧鸪鸣。沈魄唤难醒:凄清的景象中,林间鹧鸪悲鸣,心中沉醉却难以醒来。
  • 念残霸荒台,乱云乔木,都在榛荆:想念那荒凉的高台,乱云与乔木,尽被荆棘包围。
  • 深情。寸丹迸恨,化空山千炬日华明:深情中,心中的恨意如火,化作空山上的千道光明。
  • 待上层楼东望,何时一照沧溟:何时能够在高楼上东望,照见那辽阔的海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绪与光明比作日华,表达希望与期待。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声音(如鹧鸪鸣)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烽火连天”与“烟尘匝地”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与对故土的思念,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人们在动乱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绛节:象征着战斗与召集。
  • 烽火:战争的象征,传达出紧迫与危机感。
  • 鹧鸪鸣:孤独与思念的体现,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空山千炬:象征着希望与光明,表达诗人内心的执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绛节”象征什么?

    • A. 和平的象征
    • B. 战斗的信号
    • C. 自然的美好
    • 答案:B
  2. 诗中“深情”的含义是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爱情的追求
    • C. 对未来的憧憬
    • 答案:A
  3. “何时一照沧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恐惧
    • B. 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 C. 对历史的反思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永正的《木兰花慢·木棉》更多地反映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故土的怀念,而李白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显得更为柔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现代诗歌导读》
  • 陈永正的散文集与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春日偶占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化卧单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寄文叔生朝) 浣溪沙 浣溪沙三首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八 燕邸清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字头的字 雨覆云翻 目字旁的字 搀天 包含忻的词语有哪些 东风浩荡 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匕字旁的字 讨人 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排兵布阵 织络 运之掌上 左宜右宜 雍荣华贵 沉结尾的成语 啸傲 齒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