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5:12
问谁持绛节,度南岭,驻重城。
想烽火连天,烟尘匝地,未了边声。
堪惊。众芳渐老,独伤心万里送春程。
天外久萦离思,人间恐见危旌。
凄清。林表鹧鸪鸣。沈魄唤难醒。
念残霸荒台,乱云乔木,都在榛荆。
深情。寸丹迸恨,化空山千炬日华明。
待上层楼东望,何时一照沧溟。
谁在手握红色的节旗,越过南岭,驻足在重城?
回想起烽火连天,烟尘弥漫,边地的号角声不断。
真让人惊叹。万花渐渐凋零,唯有我在心中独自送走春天的行程。
天外思念萦绕,恐怕人间只能见到危机的旌旗。
凄凉。林间鹧鸪悲鸣,难以唤醒我的沉醉。
想着那荒凉的高台,乱云与乔木,尽在荆棘中。
深情。心中憎恨如火,化作空山上千道耀眼的光明。
何时能够在东望的高楼上,照见那广阔的沧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其作品常常探讨人生、历史与自然的关系,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是对国家动荡、战乱不息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木兰花慢·木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开篇即以“问谁持绛节”引入,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对英雄的渴望。接着描绘了烽火连天、烟尘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无尽痛苦。诗中提到“众芳渐老,独伤心万里送春程”,不仅反映了岁月流逝的无情,也暗示诗人在战火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多次出现的“凄清”与“深情”相互交织,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复杂情感。鹧鸪的鸣叫与“沈魄唤难醒”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体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的“待上层楼东望,何时一照沧溟”,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渴望在高处俯瞰,寻找那份安宁与光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与对故土的思念,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人们在动乱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绛节”象征什么?
诗中“深情”的含义是什么?
“何时一照沧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永正的《木兰花慢·木棉》更多地反映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故土的怀念,而李白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显得更为柔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