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秦淮曲 其一

《小秦淮曲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1:00:14

诗句

何处能令客思消,沿流出郭到红桥。

更无丽瞩堪娱悦,随苑风光是柳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0:14

原文展示:

何处能令客思消,沿流出郭到红桥。
更无丽瞩堪娱悦,随苑风光是柳条。

白话文翻译:

客人在哪里才能消除思念呢?沿着河流走出城郭,到达红桥。
再没有什么美景能让我感到愉悦,只有凭着园中的风光,看到那垂柳轻摇。

注释:

  • 何处:哪里。
  • 客思:客人的思念。
  • :消除,解除。
  • 沿流:沿着河流。
  • :城郭,指城外。
  • 红桥:一座桥的名字,可能指代南京的红桥。
  • 丽瞩:美丽的景致。
  • 娱悦:使人愉快。
  • :园林。
  • 风光:自然景色。
  • 柳条:柳树的枝条。

典故解析:

“红桥”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桥梁,象征着水乡的美景与人文情怀。柳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离愁别绪,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冒襄,明代诗人,字子明,号东篱,晚号青冥居士。生于江苏,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江南水乡的风景和人文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时代特征上,诗人常常寄情于自然,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气。

诗歌鉴赏:

“小秦淮曲 其一”运用了清新的自然意象,表现出诗人在游历途中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用“何处能令客思消”引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绪的缠绕。作者沿河而行,走出城郭,映入眼帘的红桥,令人不禁想起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哀愁。接着,诗人又提到“更无丽瞩堪娱悦”,在此可以看出,诗人对周遭的景色并不感到满足,反而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随苑风光是柳条”则用柳条作为自然的象征,暗示了愁苦的情感,柳树在风中轻轻摇曳,恰如诗人的心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何处能令客思消”:诗人质问,在哪里能消除心头的思念。
    2. “沿流出郭到红桥”:描述自己沿着河流走出城外,来到红桥。
    3. “更无丽瞩堪娱悦”:没有其他美好的景致能够使人感到快乐。
    4. “随苑风光是柳条”:只有园中的风光,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条比作思念的寄托,表达情感的愁苦。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限惆怅,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柳条:象征离愁,柳树在春风中摇曳,暗示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情感。
  • 红桥:代表着水乡的美丽与历史,寄托了对故乡的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处”指的是什么?

    • A. 城市
    • B. 自然
    • C. 能消除思念的地方
  2. “随苑风光是柳条”中的柳条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离愁
    • C. 美丽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诗词对比:比较冒襄与李白的作品,李白的诗常常以豪放的情感表达著称,而冒襄则更为细腻,注重自然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冒襄研究》
  • 《小秦淮的历史与文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吕】谒金门 闻嘲 【中吕】满庭芳 京口感怀 【仙吕】赏花时 送友人入全真道院 【中吕】醉高歌带红绣鞋 客中题壁 【正宫】醉太平 重九无酒 【中吕】山坡羊 书怀示友人 【双调】蟾宫曲_冷清清人在 【双调】庆东原 京口夜泊 【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 四景为储公子赋凤阳人春 【双调】天香引 西湖感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来死去 屡试不爽 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阜字旁的字 趋舍异路 祸中有福 庶甿 亠字旁的字 虚邪 争标 包含良的成语 黍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摧刚为柔 故人之情 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捷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清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