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3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30:20
惜春令
作者:杜安世 〔宋代〕
今夕重阳秋意深。
篱边散嫩菊开金。
万里霜天林叶坠,
萧索动离心。
臂上茱萸新。
似旧年堪赏光阴。
百盏香醪且酬身。
牛山会难寻。
今夜是重阳节,秋意愈加浓厚。
篱笆边上,嫩菊正盛开,仿佛洒下金色的光辉。
在万里霜天之下,树林中的叶子纷纷落下,
让人感到萧索,触动了离愁别绪。
手臂上挂着新鲜的茱萸,
似乎还和去年一样,值得好好品味光阴的流逝。
百盏美酒,暂且用来款待自己吧。
牛山的相会已难以寻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安世,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脱俗。杜安世的诗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感悟著称,反映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惜春令》是写于重阳节的诗作,反映了作者在秋冬交替之际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重阳节的习俗与作者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过去光阴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惜春令》以重阳节为背景,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诗中通过描绘嫩菊的盛开与霜天的林叶坠落,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秋意和离愁别绪。首句“今夕重阳秋意深”直接点明节日主题,秋意的深厚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篱边散嫩菊开金”,则通过菊花的盛开,传达出生命的坚韧与美好,菊花不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诗的后半部分更加强调了离别和孤独的情感,“萧索动离心”一语道出内心的感伤与对往昔的思索。手臂上的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象征,暗示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依恋。而“百盏香醪且酬身”则是对现实生活的安慰,虽然相会已难寻,但仍可用美酒来抚慰心灵的孤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怀,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淡淡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重阳节的习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诗人以自然景色映衬内心情感,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的传统象征是什么?
A. 菊花
B. 茱萸
C. 银杏
D. 桃花
诗中“萧索动离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平静
D. 激动
“百盏香醪且酬身”中的“香醪”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美食
C. 花香
D. 清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