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15:23
长兴秉钧者,子晦道攸隆。
刚介昌言远,忠清茂泽丰。
懿文常体道,妙略早從戎。
可惜亏同德,当年阻建功。
《五代史·后唐史》中的长兴年间,执掌大权者是子晦,他的品德和道义都得到了尊崇。刚正不阿的言辞在远方传扬,忠诚清白的品德如繁茂的泽草般丰盛。可惜的是,虽然文采出众,常常体悟道理,早早就参军出征,但可惜未能同心协力,最终阻碍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此诗提及的历史背景是五代时期,尤其是后唐的历史。诗中提到的“长兴”与“子晦”均与后唐皇帝李存勖有关,他以其英勇和智谋而闻名。诗中表现了对志向未能实现的惋惜,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与对理想的追求。
作者介绍:夏竦,宋代诗人,字子弼,号阮隐,擅长诗词,尤以律诗见长。他的作品常以历史为题材,富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五代史的研究背景下,旨在通过对后唐历史的回顾,反映当时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首诗通过对五代后唐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以“长兴秉钧者”开篇,直接指向历史的掌权者,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品德与成就。通过“刚介昌言远,忠清茂泽丰”两句的对仗,将人物的忠诚与品德并置,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诗人在描绘历史人物时,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懿文常体道”,不仅表明了文采的出众,还传达了对道义的推崇,显示出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然而,结尾的“可惜亏同德”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一种惋惜之情,令人思考历史的遗憾与教训。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透出个人的情感色彩,展现了夏竦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思考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历史遗憾的反思,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兴”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可惜亏同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子晦”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作品相比,夏竦的诗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描绘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于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