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44
混迹何妨木石居,幽栖时亦爱吾庐。
客从蓬户题凡鸟,人在松窗辨鲁鱼。
杞菊径荒成独往,草茅路长莫教锄。
春深雨过苔痕滑,免顾梁王雪后车。
在树木和石头间生活有什么妨碍呢?我在幽静的环境中也爱我的小屋。
客人从蓬草的门口题写下普通的鸟儿,人在松树窗前辨认鲁鱼。
杞菊的道路已经荒废,变成了我独自前往的方向,草茅的路很长,不要再去锄草了。
春天深了,雨过后苔藓光滑,不必再关注梁王的雪后马车了。
作者介绍:刘祖满,明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及自然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小筑落成之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在“混迹何妨木石居”中,诗人表明了隐居生活的态度,木石虽简陋,却能给予他宁静和安适。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隐居生活的静谧与自然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蓬户、松窗、杞菊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趣味盎然的田园画卷。
诗中提到“客从蓬户题凡鸟”,将来访的客人与自然的简单美好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淡然。后面的“草茅路长莫教锄”则是强调对自然的尊重,诗人选择不去打理,宁愿让其自然生长,更显出一种洒脱的态度。最后一句“免顾梁王雪后车”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无奈与超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选择,体现了明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超然,展示了明代士人追求自然、简单生活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不屑
C. 忧虑
D. 无所谓
“草茅路长莫教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劳动的重视
B. 对自然的尊重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朋友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