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4:5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4:52:22
点绛唇
贺铸
见面无多,坐来百媚生余态。
后庭春在。折取残红戴。
小小兰舟,荡桨东风快。
和愁载。缠绵难解。
不似罗裙带。
这次见面不多,坐下时却显得千娇百媚。
后院的春色依然在。折下残余的花瓣来佩戴。
小小的兰舟,轻轻划动在东风中,快意无比。
承载着我的愁思,却是缠绵难解。
这感觉与那罗裙的束缚完全不同。
本诗虽无直接典故,但“后庭春在”可引申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同时,兰舟象征着轻盈的生活态度与自由的心境,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常见。
贺铸(约 1052-1125),字方回,号秋水,北宋时期的词人,因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点绛唇》创作于贺铸的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作者通过描绘轻盈的船、春色和缠绵的情感,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愁苦。
《点绛唇》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示了贺铸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整首词以轻盈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的温暖中,展现出的娇媚与柔情。词中“见面无多”开篇便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珍贵的相聚时光,而后续的描写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那种心中愁绪与美好回忆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后庭春在”,既是自然的美,也是情感的寄托,表现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
词中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百媚生余态”通过夸张和比喻,传达出女子的妩媚与风情;“小小兰舟”则引入了动感,增添了画面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不似罗裙带”更是点明了内心的情感自由,与外界束缚的对比,凸显出一种隐秘的忧伤。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情感的深入思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隐忧。
《点绛唇》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贺铸
C. 杜甫
D. 白居易
词中提到的“后庭春在”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悲伤
C. 夏天的酷热
D. 冬天的寒冷
“不似罗裙带”是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自由
C. 悲伤
D. 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