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3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30:53
衲僧现前三昧,
释迦老子不会。
住世四十九年,
说得天花乱坠。
争似饥餐渴饮,
展脚堂中打睡。
僧人在三昧境中现身,释迦牟尼和老子都无法领悟。
他在世四十九年,讲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
不如在饥饿时吃饭、口渴时喝水,
在堂中伸脚安然入睡。
释岩,宋代著名的禅宗僧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现禅宗思想,常用简练、直白的语言探索人生的真谛。
《偈五首》是释岩在其修行生涯中的感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反思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体现了禅宗重视实践与实用的精神。
《偈五首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僧人的修行与释迦、老子的教诲之间的不同。前两句提到“衲僧现前三昧”,表现出僧人在静坐中的超然状态,然而接下来的“释迦老子不会”则揭示了即使是伟大的宗教创始人也无法完全掌握这种境界,反映了对教义的怀疑与思考。
“住世四十九年,说得天花乱坠”一句则指责那些空洞的教义和华丽的辞藻,强调了语言的无力与实际体验的必要。接下来两句通过“争似饥餐渴饮,展脚堂中打睡”将重点转向生活的直接需求,暗示了简单的生活与真实的感受才是更值得追求的。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直白的语言,传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真正的智慧来源于直接的体验,而非空洞的理论。这种对比展示了诗人的独立思考与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反对空洞的教义,提倡简单真实的生活方式。
“衲僧现前三昧”中“三昧”指的是什么?
释迦牟尼在世多少年?
诗中“天花乱坠”是用来形容什么?
可以与王维的《相思》进行对比,两个作品在表达思想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涉及生活的本质与对真理的探索。王维的作品多用山水意象来表现情感,而释岩则更直接地探讨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