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44
原文展示:
春温初褪鹤绫袍,已觉东风绽小桃。支策城阴无限景,秦淮波阔蒋山高。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温暖刚刚褪去鹤羽般的轻袍,东风已经吹开了小桃花。在城北的阴凉处,景色无限美好,秦淮河波光粼粼,蒋山巍峨高耸。
注释:
- 春温初褪鹤绫袍:比喻春天的温暖刚刚开始消退,如同褪去一件轻盈的鹤羽袍。
- 已觉东风绽小桃:东风吹来,小桃花开始绽放。
- 支策城阴无限景:在城北的阴凉处,景色无限美好。
- 秦淮波阔蒋山高:秦淮河的波光宽阔,蒋山巍峨高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褪时的城北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变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北的景色。首句“春温初褪鹤绫袍”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春天温暖的消退,而“已觉东风绽小桃”则进一步以东风和小桃的绽放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后两句“支策城阴无限景,秦淮波阔蒋山高”则展现了城北的广阔景色,秦淮河的波光和蒋山的高耸,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安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温初褪鹤绫袍:通过比喻春天的温暖如同褪去的鹤羽袍,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变化。
- 已觉东风绽小桃:东风的到来使得小桃花绽放,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支策城阴无限景:在城北的阴凉处,景色无限美好,展现了诗人对景色的欣赏。
- 秦淮波阔蒋山高:秦淮河的波光和蒋山的高耸,构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温初褪鹤绫袍”,用鹤羽袍比喻春天的温暖。
- 象征:如“已觉东风绽小桃”,用小桃的绽放象征春天的到来。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安详。
意象分析:
- 春温:春天的温暖,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东风:春天的风,带来生机和活力。
- 小桃:春天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秦淮波:秦淮河的波光,代表着宁静和宽广。
- 蒋山:巍峨的山峰,象征着壮丽和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温初褪鹤绫袍”中的“鹤绫袍”比喻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花朵
C. 春天的风
D. 春天的景色
- 诗中“已觉东风绽小桃”中的“小桃”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花朵
C. 春天的风
D. 春天的景色
- 诗中“秦淮波阔蒋山高”描绘了什么景色?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花朵
C. 春天的风
D. 春天的景色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诗词对比:
- 史浩的《和城北》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史浩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诗则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史浩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全面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