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北山一首

《和北山一首》

时间: 2025-07-27 08:42:21

诗句

幅巾高蹈挹洪崖,闲洒银钩著玉杯。

文律不论先汉后,诗源远自国风来。

却愁小子方攻冉,未必吾师肯铸回。

极欲去修床下拜,扁舟归梦绕南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42:21

原文展示:

幅巾高蹈挹洪崖,闲洒银钩著玉杯。
文律不论先汉后,诗源远自国风来。
却愁小子方攻冉,未必吾师肯铸回。
极欲去修床下拜,扁舟归梦绕南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洁脱俗的文人形象,他身着宽大的巾帕,轻盈地在崖边游荡,悠然自得地饮酒。诗中提到文人的文采并不拘泥于汉代的规范,而是源远流长,追溯到《国风》。但他心中却忧虑年轻的学子正忙于追求功名,并不一定能获得师长的认可。诗人极想去修整自己的学问,像在床下膜拜一般,最终只希望能乘扁舟归梦,环绕在南台的梦境中。

注释:

  • 幅巾:宽大的头巾,古代文人常戴的饰物。
  • 高蹈:高洁的举止,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 洪崖:高峻的崖壁,象征着高远的志向。
  • 银钩:指酒杯,形状如钩,象征饮酒的洒脱。
  • 国风:指《诗经》中《国风》的诗歌,代表了最早的民间歌谣。
  • 小子:年轻人,通常指学子。
  • 攻冉:攻读书籍,冉是书籍的意思。
  • 吾师:我的老师,指诗人的学识传承。
  • 扁舟:小船,象征诗人追求自由和归宁的愿望。
  • 南台:传说中隐逸之地,象征理想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景庐,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曾任职于官府,后隐居于山林。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刘克庄的诗作大多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的背景,他以文人高洁自持的形象,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这首《和北山一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表现了他对文人理想和个人追求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开篇以“幅巾高蹈挹洪崖”勾勒出诗人高洁的形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展现了他不羁的个性。而后“闲洒银钩著玉杯”,则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饮酒情景,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人提到“文律不论先汉后,诗源远自国风来”,这句话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解与宽广的视野,强调了诗歌的根源与流传之广泛。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忧虑,“却愁小子方攻冉”,表现出诗人对年轻学子的关心,忧虑他们只顾追求功名,而忽视了真正的学问与道德修养。

最后两句“极欲去修床下拜,扁舟归梦绕南台”,道出了诗人内心渴望修身养性,隐逸归真的愿望,最终只希望在梦中能够回到理想的境地。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幅巾高蹈挹洪崖:诗人身着宽巾,步履轻盈,似乎在洪崖之上翩翩起舞,展现了他高洁的气质。
  2. 闲洒银钩著玉杯:悠然自得地饮酒,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3. 文律不论先汉后:文采和诗歌创作不受时代的限制,强调了诗歌的传承与发展。
  4. 诗源远自国风来:诗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国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
  5. 却愁小子方攻冉:忧虑年轻学子只顾追求功名,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
  6. 未必吾师肯铸回:即使有学问,也未必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表现出诗人对学术传承的思考。
  7. 极欲去修床下拜:渴望回归初心,认真修身。
  8. 扁舟归梦绕南台:希望能乘小舟回到梦中的理想世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幅巾高蹈”与“闲洒银钩”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诗人归梦比作乘舟,象征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意象:洪崖、银钩、玉杯等意象构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高洁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反思,强调了个人修养与道德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幅巾:象征文人的身份与气质。
  • 洪崖:代表高远的志向与理想。
  • 银钩、玉杯:象征洒脱的生活与饮酒的乐趣。
  • 南台:隐喻理想的归宿与心灵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和北山一首》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失落

  2. “幅巾高蹈挹洪崖”中的“洪崖”象征什么?
    A. 低矮的山丘
    B. 高远的志向
    C. 现实的困扰

  3. 诗中提到的“小子”指的是?
    A. 年轻的学子
    B. 诗人的朋友
    C. 陌生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陆游:两位诗人都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刘克庄更偏向于个体的内心探索,而陆游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故林偶作 送明觉大师兼寄郑山人 怀高真动二首 寄翰林陆学士 经士马中作 赠信安郑道人 送僧入五泄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 怀赤松故舒道士 上杭州令狐使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字头的字 鳥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包含例的成语 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洗浣 飞字旁的字 矮子里拔将军 望而却步 整本大套 破式 亡秦三户 彐字旁的字 杂沓而至 包含猛的成语 发话 传习 红旗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