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3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0:02
白牝蛟 其二
作者: 徐渭 〔明代〕
侬应坐视稿三农,不尔祠何吝一丛。
早使嫁夫封石氏,肯教将尾示刘翁。
寸鳞缩虱腥逃井,蜕骨专车雪硬风。
莫倚豢龙终豢尔,史臣亲记醢雌龙。
你应该静观农田的三种作物,不然祭祀何必吝惜一丛香草?
早已让嫁人封于石氏,怎么会让尾巴示于刘翁?
细小的鱼鳞蜷缩腥味逃离井里,蜕掉的骨头专车在严寒的风中。
不要依靠饲养龙,最终也会被驯养,你看看史官亲自记载的雌龙的命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晋,号文长,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以个性张扬、才情横溢而著称,尤其以其诗歌和绘画闻名于世。其作品多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白牝蛟》是徐渭在个人政治困境和社会动荡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关注,以及对人性、权力和命运的思考。
《白牝蛟 其二》是一首充满隐喻与象征的诗,徐渭通过对农田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开篇提到的“三农”不仅是对农业的关注,更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隐忧。诗中提到的“香草”则象征着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尊重,但在社会动荡中,这种美好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随着诗意的推进,徐渭将目光转向了个人命运与权力的关系。他通过“嫁夫封石氏”的隐喻,表现了女性在家族和社会中的处境,暗示了个人在权力游戏中的被动与无奈。后文中的“寸鳞缩虱腥逃井”,则传达出对生存环境的厌恶与逃避,彰显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感。
最后一联更是将个人命运与历史交织在一起,警示读者不要依赖权势,最终可能会走向被牺牲的命运。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更折射出对社会、历史及人性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侬应坐视稿三农,不尔祠何吝一丛。
早使嫁夫封石氏,肯教将尾示刘翁。
寸鳞缩虱腥逃井,蜕骨专车雪硬风。
莫倚豢龙终豢尔,史臣亲记醢雌龙。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对权力、历史与人性深刻的反思。诗人在对现实的控诉中,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命运的无奈之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农”指的是哪个方面?
A. 农业、农村和农民
B. 三个农田
C. 三种农作物
“莫倚豢龙”中的“龙”象征什么?
A. 家庭
B. 权力
C. 自然
诗中“寸鳞缩虱腥逃井”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现实的逃避
C. 对自然的崇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