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3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36:35
白云山顶病禅师,
昔日公卿各赠诗。
行尽四方年八十,
却归荒寺有谁知。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居住在白云山顶的病弱禅师,曾经有许多公卿为他作诗,如今他已八十高龄,走遍了四方,但最终还是回到这座荒凉的寺庙,世人却没有人知晓他的归来。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新法,立志改革,诗词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蕴含哲理。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可能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高洁志向的坚守与对现实的淡漠。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白云山顶”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禅师作为诗中的主角,代表了一种高洁、孤独的追求。他曾经受到公卿的赞誉,象征着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名声逐渐淡去,回到了荒凉的寺庙。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世事无常与人情冷暖,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利的无奈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极具层次感。诗中虽有对禅师境遇的叹息,但更多的是一种淡然的态度,似乎在告诉人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安宁和对自我的坚守才是最重要的。王安石通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自己的处世态度,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人生的启示。
全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宁静与自我价值的追求。它提醒人们,真正重要的是个人的修养与内心的安宁,而非外界的荣华富贵。
诗中“白云山顶”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名利
B. 高洁
C. 财富
D. 权力
诗中的“荒寺”主要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富贵
D. 繁华
诗人对禅师的态度是:
A. 同情
B. 鄙视
C. 赞美
D.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