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4:28
原文展示:
次陈刚父见简韵
作者: 黄文雷 〔宋代〕
读书知姓名,心死蜚貌敬。
昭回不在小,中天揭西柄。
空山三木榻,绿满风雨径。
岁寒毋忘我,细意匡山咏。
白话文翻译:
读书人了解自己的名字,心灵却因浮华而死去。
真正的回归不是在于小事,中天的星辰高悬,指向西方的方向。
空旷的山中有三张木榻,绿意盎然的风雨小路。
在寒冷的岁月里,请不要忘记我,细心吟咏《匡山》的情景。
注释:
- 知姓名:了解自己的名字,指读书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 心死蜚貌敬:心灵因追求外表的浮华而麻木,对真理和尊重失去敬意。
- 昭回:意指光明和真实的回归。
- 中天揭西柄:中天高悬,指向西方的星辰,象征着远大的理想。
- 空山三木榻:指在宁静的山中有三张木制的长椅,象征闲适和清静。
- 岁寒毋忘我:在寒冷的岁月中,请不要忘记我,强调友情和记忆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文雷,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文化兴盛的年代。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文雷与友人陈刚父相见之际,表达了对读书、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人在描绘宁静自然的同时,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次陈刚父见简韵》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读书与心灵的思考,反映了对人生浮华的批判。开头两句提到“读书知姓名”,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但随之而来的“心死蜚貌敬”则对追逐外表的世俗现象表示了不屑。接着,诗人将视线引向自然,描绘“空山三木榻”和“绿满风雨径”,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意境。这种宁静的氛围与前面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岁寒毋忘我,细意匡山咏”承载着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表达了在岁月流逝中不被遗忘的希望。这种情感的真挚与自然景色的描绘交织在一起,使得全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有情感的温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读书知姓名:强调知识的获得与自我认知。
- 心死蜚貌敬:批判追求外表的虚荣,内心却失去真实的情感。
- 昭回不在小:强调追求真正的自我和使命,而非琐碎的小事。
- 中天揭西柄:象征理想的追求,向往更高的目标。
- 空山三木榻:描绘自然的宁静,表达诗人对安静生活的喜爱。
- 绿满风雨径:自然景色中蕴含的生命力与希望。
- 岁寒毋忘我:感情的寄托,希望在困难时刻不被遗忘。
- 细意匡山咏:细腻的情感流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咏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岁寒毋忘我”以季节象征岁月的流逝。
- 对仗: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空山”、“木榻”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知识与外表的思索,强调心灵的真实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和对人生真义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空山:象征宁静与清净的心境。
- 木榻:代表闲适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的亲近。
- 绿满: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心死蜚貌敬”意指什么?
- A) 内心的美好
- B) 对外表的追求造成内心的麻木
- C) 追求知识的态度
-
“岁寒毋忘我”的意思是?
- A) 在寒冷的季节里希望被记住
- B) 不喜欢寒冷的天气
- C) 忘记过往的岁月
-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 A) 山、海、树
- B) 空山、三木榻、绿满雨径
- C) 花、鸟、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
- 李白《静夜思》: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黄文雷《次陈刚父见简韵》 vs 王维《鹿柴》: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风光,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黄文雷更多地关注于内心的思考与人际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诗精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