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6:46
感物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四时有代谢,卉物互相逾。
红者方蕊萼,白者已芬敷。
人生一气中,不出造化炉。
乘除无了时,逝者如斯夫。
愿作涧松老,莫作朝菌枯。
寿夭又在天,颜跖归一途。
为颜不为跖,趣向各异殊。
已矣勿复言,有酒且欢娱。
四季交替,花草相互更替。
红花正好开蕊,白花却已芬芳四溢。
人生如同一气之中,无法逃离自然的造化。
生死无常,逝去的就如流水一般。
我愿做涧水中的松树,别做早晨的菌类枯萎。
寿与夭皆在天命,颜与跖也归于同一条路。
追求美貌而不追求丑陋,各自的追求各有不同。
罢了,不再多言,且喝酒欢娱。
诗中提到的“颜”和“跖”分别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和道家思想的代表者跖者,象征着追求的不同,反映出人生价值观的多样性。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作品风格朴实,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个人生命的思考相交融,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短暂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姜特立的《感物》以自然四季的变化为引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法则的认同。诗的开头通过四季的交替,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花草的盛衰替换,生动而有画面感。接着,诗人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短暂相提并论,指出人生的经历无外乎在自然的造化之中,既有生也有死,正如乘除一样难以把握。
诗中“愿作涧松老,莫作朝菌枯”一联,表达了作者渴望长寿、坚韧的愿望,反对那种短暂而脆弱的生命状态。接下来的“寿夭又在天,颜跖归一途”则强调了命运的不可预知,追求美好与丑陋的选择在于个人的主观意愿。最后,作者以“已矣勿复言,有酒且欢娱”收尾,表现出对现实的豁达与自得,劝人珍惜当下,欢愉生活,展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现实的豁达,强调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四时”指什么?
A. 四季
B. 四个方向
C. 四种元素
D. 四个季节
“愿作涧松老,莫作朝菌枯”中,诗人希望自己成为哪种植物?
A. 朝菌
B. 涧松
C. 玫瑰
D. 柳树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迷茫
C. 欢愉
D. 恐惧
答案: 1.A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姜特立的《感物》更强调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借酒抒怀,放纵自我。两者在表现人生态度上各有千秋,但共同点在于对现实的反思与对人生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