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6:59
生查子
谁倾沧海珠,簸弄千明月。
唤取酒边来,软语裁春雪。
人间无凤凰,空费穿云笛。
醉倒却归来,松菊陶潜宅。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他在问:“是谁把深海的珍珠倾洒而出,惹得千月明亮摇曳?”他希望有人能把酒送来,愿以温柔的言语来裁剪那如春雪般的美好。世间没有凤凰,空有那穿云的笛声,实在是浪费。醉酒之后,他又回到陶渊明的松菊居所,沉醉于那份宁静与自然。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具有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之时,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生查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开篇便用“沧海珠”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幽远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接着,他以“唤取酒边来”这一句转入对饮酒的期待,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词中出现的“春雪”不仅是对美的形象化描绘,也传达出一种温柔而脆弱的情感。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使得他感到失落,尤其是“人间无凤凰”的感叹,隐含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诗人醉倒归来,回到陶渊明的“松菊宅”,则是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以其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成为许多文人心中的理想人选。辛弃疾在词的结尾以此为寄托,表达了他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词生动而富有层次,体现了辛弃疾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整首诗以追求美好与对现实的无奈为主题,表达了辛弃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沧海珠”指的是什么?
A) 珍珠
B) 宝石
C) 水晶
D) 琥珀
“醉倒却归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归属感
C) 欢喜
D) 哀愁
“松菊陶潜宅”中的“陶潜”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陶侃
C) 陶弘景
D) 陶渊
辛弃疾的《生查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辛弃疾更侧重于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李清照则多体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忧伤。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示了宋代词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