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1:12
《虞美人(自兰陵归,冬夜饮严州酒作)》
作者: 葛胜仲〔宋代〕
严陵滩畔香醪好。遮莫东方晓。
春风盎盎入寒肌。人道霜浓腊月我还疑。
红炉火热香围坐。梅蕊迎春破。
一声清唱解人颐。人道牢愁千斛我谁知。
在严陵滩边,香醪的酒真好,
不要让东方的曙光遮住了。
春风徐徐吹入我的寒冷肌肤,
人们说腊月的霜很浓,我竟还怀疑。
红炉的火焰热烈,我围坐在香气四溢的地方,
梅花的花蕊迎春而开。
一声清唱,令人心情舒畅,
人们说我有千斤的忧愁,谁又能理解我呢?
“梅蕊迎春破”中的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生机,常常与春天的到来联系在一起。梅花在寒冬中绽放,预示着希望的到来。
葛胜仲,宋代诗人,其作品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丽、真挚。
此诗作于冬夜,诗人归自兰陵,饮酒作诗,表达了在寒冷的季节中对春天的向往与期盼。
这首《虞美人》以严陵滩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冬夜饮酒时的感受,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的孤寂。开头的“严陵滩畔香醪好”将读者带入一个温暖而惬意的环境,香醪的美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寒冷的温暖。接下来的春风描写,以“盎盎”二字生动展现了春风的生机,打破了冬季的沉闷。
而“人道霜浓腊月我还疑”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与内心的矛盾,尽管外界寒霜浓烈,内心却仍保持着对春天的期待。此时的红炉火热与梅花的迎春开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希望与活力。
最后,清唱声的出现,宛如一缕春风拂过,让人心情舒畅,结尾的“人道牢愁千斛我谁知”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尽管外界看似美好,内心的忧愁却无人理解。这种情感的深刻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心灵寄托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在寒冷的冬季中,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香醪”指的是什么?
“春风盎盎”中“盎盎”意味着什么?
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如何?
比较葛胜仲的《虞美人》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的向往,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苏轼更多的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而葛胜仲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