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1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10:49
落落沧海客,高视翰墨林。
披褐登燕台,悲风吹我襟。
踯躅冠盖间,四顾营知音。
淫思构篇章,一一郢中吟。
交李道益广,救卢义何深。
中怀皎白日,末俗徒黄金。
妻子且不问,况乃腥腐侵。
食胆岂不苦,斯文故难任。
茫茫四海内,独用千古心。
不学蓬蒿士,悠悠空陆沉。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沧海孤客的心情与思索。他远离尘世,目光高远,渴望在书法与文学的世界中找到归属。身披粗布衣物,他登上燕台,感受到悲风的吹拂。身处繁华之中,他四处寻找知音,然而却感到孤独与无奈。他的思绪如潮水般涌来,想要创作诗篇,逐一吟咏。同时,他对李白和卢梅坡的交往深感敬佩,但又对世俗的黄金地位感到无奈。对家庭的事他暂且不问,世间的腥风血雨让他愈加沉重。忍受着艰难的生活,他深知文化的追求是何等艰辛。在这广阔的海洋中,他以千古的心志追求理想,决不愿意成为那些随波逐流的庸人。
徐中行,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人生理想、社会现实及文化追求,常以个人感受为切入点,表达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
该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士人困惑的时期。诗人通过孤独的海客形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心境。
《五子诗 其一 谢山人榛》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作品。诗中通过“沧海客”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在“披褐登燕台”中,诗人用简朴的衣着与高尚的理想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世俗繁华的拒绝与向往。同时,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文化的追求,体现了他在精神上的孤独与执着。
整首诗在用词上显得凝练而有力,情感深邃而细腻。通过对古代诗人李白、卢梅坡的提及,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也借此反思自己的处境与追求。在“中怀皎白日,末俗徒黄金”一句中,诗人明确了自己的追求是光明与纯净,而非世俗的名利。这种思想贯穿全诗,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又孤独的氛围。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执着的精神状态。诗人拒绝世俗,追求文化价值,表达了对知识、理想和友谊的渴望。
诗人通过哪种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诗中提到的“腥腐”主要指什么?
诗人对李白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