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6:59
委巷少车辙,高楼深树间。
好携婪尾酒,来看佛头山。
大雅谁复作,斯人安可攀。
兴阑逢小阮,醉倒接离还。
在车辙稀少的巷弄中,穿行在高楼和深树之间。
我乐于携带美酒,特意前来欣赏佛头山的美景。
如今的大雅之士又有谁能创作呢?那样的人又怎么能攀登呢?
兴致正浓时遇见小阮,陶醉之中不知不觉回到了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秦钧仪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度较高,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暮春时节,诗人可能出游于名山大川,携酒而来,借此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文雅士的思考。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对当时社会文人风气的失落感。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春末时节的闲适与思考,开头通过描绘人迹罕至的小巷和高耸的楼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携带美酒,前往佛头山,既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好携婪尾酒,来看佛头山”一句,既表达了对美酒的喜爱,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美景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的“大雅谁复作,斯人安可攀”则转向对文人雅士的感慨,似乎在感叹当今文人已难以与古人相提并论,表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失落感。最后“兴阑逢小阮,醉倒接离还”则是诗人在酒醉之后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虽有些许忧愁但仍然乐于享受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末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心境,表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在生活琐事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佛头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人文的精神
C. 生活的琐事
D. 古代文人
诗人对当代文人有什么看法?
A. 赞美
B. 失落
C. 忽视
D. 崇拜
“兴阑逢小阮”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独自游玩
B. 与友人相聚
C. 离开城市
D. 追忆往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秦钧仪的诗更注重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与自然的描绘。而白居易则更强调对过往的追忆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