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9:52
赤蕨岭大生石铭
作者: 饶堪 〔明代〕
世尊灵鹫山,坐下盘陀石。
宋帝如如山,曹溪坠腰石。
惭愧阴那山,赤蕨大生石。
须以实相见,勿问山与石。
若以山石观,镇州之卜。
青州衣七升,柏树乾屎橛。
大愚胁下拳,临济捧头血。
稽首夜摩天,顶礼惭愧法。
灯灯遽遽传,非山亦非石。
这首诗描绘了几座山及其著名的石头。世尊所坐的灵鹫山,有着盘陀石;宋代的帝王坐落如如山上,曹溪则有坠落的腰石。诗人对阴那山感到惭愧,而赤蕨岭的大生石更是令人敬畏。我们需要以真实的眼光去理解,不必纠结于山与石的表象。若以山石作为观察标准,镇州的占卜显得无意义。青州的衣物如同七升的容器,柏树生长在干枯的土壤中。大愚者在胁下握拳,临济则在捧着鲜血的头颅。我们应该向天顶礼,惭愧于法理的深邃。灯火明亮迅速传递,究竟非山非石。
作者介绍:饶堪,明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独特,常以禅宗思想融入诗歌中。其作品多反映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背景是佛教思想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山石的描写,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与自我反省。
《赤蕨岭大生石铭》通过灵鹫山、阴那山、赤蕨岭等名山的描绘,层层深入,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深厚影响。诗人以山石为媒介,探讨了真实和表象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以真实的眼光去理解事物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须以实相见,勿问山与石”,道出了对真理和本质的追求,告诫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这种追求真理的信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挣扎。
此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使得诗歌富有生动性和感染力。尤其是“灯灯遽遽传,非山亦非石”一句,强调了智慧和灵性在生活中的传递,不受物质的限制。这种思想不仅仅适用于佛教,也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反思和对真理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如“灯灯遽遽传”)、对仗(如“世尊灵鹫山,坐下盘陀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真理的探求和对佛法的敬仰,同时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自省与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形态,也承载了深厚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选择题:灵鹫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酒色
C. 佛法
D. 财富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须以实相见,勿问山与石”表达了对____的重要性。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青州衣七升”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富裕。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