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0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00:55
玲珑类丹槛,苕亭似玄阙。
对凤悬清冰,垂龙挂明月。
照粉拂红妆,插花理云发。
玉颜徒自见,常畏君情歇。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精致的镜台,犹如红色的丹檀,亭子像神秘的宫阙。镜子上倒映着凤鸟,似乎悬挂着清澈的冰块;龙的形状垂挂着明亮的月光。镜子照耀着妆容,轻轻拂动着红色的妆粉,插花理顺了发丝。美丽的容颜只是表面可见,内心却常常畏惧君主的情意会消逝。
谢朓(约464年-499年),字仲明,号宗悫,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代表了当时的文人风采。他的诗多抒情,擅长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杂咏三首 其一 镜台》创作于谢朓的青年时期,正值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文化仍在发展。诗中通过描绘镜台,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精致的镜台,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女性情感的细腻观察。开头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镜台比作丹槛和玄阙,突显了它的精美和华丽,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镜子的描写,揭示了其反射出的美丽形象,展示了女性妆容的精致与繁复,这不仅是对外在美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内心的脆弱与担忧。最后,诗句“玉颜徒自见,常畏君情歇”,则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失落的恐惧,表现了女性在华美外表下的无奈与孤独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传达出一种美丽与脆弱并存的复杂情感,使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引发思考。
整首诗通过镜台的描绘,反映了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脆弱和恐惧,表达了女性在华丽外表下的内心世界。
诗中提到的“玲珑类丹槛”指的是什么?
A. 镜子的材质
B. 镜子的形状
C. 镜子的装饰
“玉颜徒自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我的自信
B. 对爱情的恐惧
C. 对生活的满足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自然景色
B. 女性的美与情感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