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7:01
阳律亢,阴晷伏。
耗下土,荐穜稑。
阳光的律令达到了巅峰,阴影的光晕隐伏于地面。
在地面上消耗着土壤,铺展着丰收的稻谷。
谢朓(384年—442年),字景仁,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东晋末年。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迎神》系列诗作常在传统节日或祭祀活动中吟诵,此诗作可能是在春夏之交,迎接丰收与祭祀的时节创作,表达对农业丰收的期待与对自然法则的感悟。
《迎神 其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诗中“阳律亢,阴晷伏”两句通过对阳光与阴影的描绘,展现出时间流逝的无情与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耗下土,荐穜稑”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现出人类在追求丰收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消耗。诗人在这里既感叹于自然的恩赐,也隐含了对自然环境的忧虑。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表现出古人对农耕文化的重视与对丰收的期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反映出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阳律亢,阴晷伏”中的“阳律”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的光辉
B. 太阳的法则
C. 星辰的运行
“耗下土,荐穜稑”中的“荐穜稑”意指什么?
A. 消耗土壤
B. 丰收的稻谷
C. 施肥耕地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A. 对自然的无常感叹
B. 对丰收的期待与对自然的敬畏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以上内容为对《迎神 其二》的全面解析和学习辅助,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