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同伍国开谭元定游西山杂咏二十首 其十五

《同伍国开谭元定游西山杂咏二十首 其十五》

时间: 2025-05-03 22:15:44

诗句

郑同当日使朝鲜,梵宇回将样式传。

宝殿叠安千佛座,外头如窣堵波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5:44

原文展示:

郑同当日使朝鲜,
梵宇回将样式传。
宝殿叠安千佛座,
外头如窣堵波圆。

白话文翻译:

郑同那天作为使者去朝鲜,
回来的时候把寺庙的样式传递过来。
宝殿上安放着千佛的座位,
外面如同巨大的圆形佛塔。

注释:

  • 郑同:指的是郑同这个人,他是明代的一位使者,曾被派往朝鲜。
  • 当日:指的是那一天。
  • 梵宇:指的是佛教寺庙或佛教建筑。
  • 样式:指建筑的样式和设计。
  • 宝殿:佛教寺庙中供奉佛像的殿宇。
  • 千佛座:指用来安放千尊佛像的座位。
  • 窣堵波:指佛教的塔,通常是用来存放佛教圣物的建筑。

典故解析:

  • 朝鲜:明代与朝鲜的外交关系密切,郑同的出使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
  • 梵宇: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建筑风格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遂球,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其诗作多以描写山水和佛教文化为主,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中朝关系密切的时期。郑同的出使不仅是外交行为,也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郑同使朝鲜的情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的开头提到郑同作为使者前往朝鲜,体现了明代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展现了当时的国力与文化交流。接着,诗人对回来的佛教建筑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宝殿叠安千佛座”一句,展示了寺庙的宏伟与神圣,千佛座的设置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反映了佛教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而“外头如窣堵波圆”则将建筑的外观与佛教塔结合,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和谐美丽的宗教空间,传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

整首诗在描绘建筑的同时,也传达了明代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与吸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及文化多样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郑同当日使朝鲜:描写郑同作为使者的身份,强调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
  2. 梵宇回将样式传:说明郑同带回了朝鲜的寺庙建筑样式,体现了文化交流。
  3. 宝殿叠安千佛座:描绘了佛教殿宇的壮观,千佛座象征着佛教的繁荣。
  4. 外头如窣堵波圆:将建筑形象化,增强了视觉效果,突显了佛教建筑的特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建筑外形比作“窣堵波”,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建筑的圆润形态。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赞美与尊重,反映了明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

意象分析:

  • 郑同:象征着外交使节,代表了文化交流。
  • 宝殿:象征着佛教的圣地,代表着宗教信仰。
  • 千佛座:象征着佛教的繁盛与信仰的集中。
  • 窣堵波:象征着佛教建筑的美丽与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同去哪个国家使节?

    • A. 日本
    • B. 朝鲜
    • C. 越南
  2. 宝殿上安放的是哪种座位?

    • A. 千佛座
    • B. 龙椅
    • C. 皇座
  3. 诗中提到的“窣堵波”是什么?

    • A. 一种饮料
    • B. 佛教塔
    • C. 山名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黎遂球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景观,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刘商观奕图石刻本 心远轩 济川阻雪九月二十七日客况四首 其三 写怀 舟中杂纪十首 其五 对雨 其四 关河雪霁图为金陵王与道题 秋怀 其三 感慨四首 其二 素梅 四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点水的字 龝字旁的字 晏阴 陈言老套 三韭 一人向隅 白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顶数 例直 薄技在身 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原形败露 凤凰于飞 形槁心灰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