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5:29
《虞美人》
作者: 佚名 〔宋代〕
归向桃源住,
桃源有路透渔溪。
自恨仙凡从此隔,
云泥。
归向桃源居住,
桃源与渔溪之间有路通向。
我自恨仙人和凡人从此隔绝,
如同云与泥。
作者介绍: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具体历史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其创作时间在宋代。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渴望以及对尘世纷扰的逃避。
《虞美人》通过对桃源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以“桃源”象征理想的世界,而“渔溪”则代表着通往这一理想世界的道路,展现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好画面。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对现实的反思。诗人自恨仙凡隔绝,体现了对世外桃源的渴望与人们在现实中难以去达到这种理想状态的无奈。诗中的“云泥”对比,形象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表现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惆怅感。整首诗在音韵和意境上都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使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词测试:
《虞美人》中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历史遗迹
D. 神话传说
诗中的“云泥”是用来表现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距离和隔阂
C. 友谊和爱情
D. 乡愁
诗人对“仙凡”的看法是?
A. 向往
B. 鄙视
C. 无所谓
D. 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虞美人》与《桃花源记》均对理想生活有描绘,但《虞美人》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桃花源记》则更侧重于描绘理想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虞美人》及其相关背景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