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琴川精舍寄城中友人

《琴川精舍寄城中友人》

时间: 2025-05-07 18:22:13

诗句

客来僧已去,古屋静萧萧。

敲石引松火,对花悬酒瓢。

窗棂寒背日,柱礎润通潮。

君肯过幽寂,水程才隔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22:13

原文展示:

琴川精舍寄城中友人
客来僧已去,古屋静萧萧。
敲石引松火,对花悬酒瓢。
窗棂寒背日,柱礎润通潮。
君肯过幽寂,水程才隔宵。

白话文翻译:

客人来了,僧人已经离去,古老的屋子静得让人感到萧条。敲打石头引来松树的火光,面对花朵悬挂着酒瓢。窗棂背对着寒冷的阳光,柱子与地基因潮水的关系而变得湿润。你愿意来这幽静的地方吗?水路隔着一夜的距离。

注释:

  • 客来僧已去:指客人来访时,僧人已离开,留下一片静谧的空间。
  • 古屋静萧萧:古老的屋子显得格外安静,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敲石引松火:用石头击打来引燃松木,象征着一种简单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 对花悬酒瓢:面对花朵,酒瓢悬挂,暗示着与友人对饮的情景。
  • 窗棂寒背日:窗棂朝向寒冷,背离阳光,表现出一种阴冷的环境。
  • 柱礎润通潮:柱子和基础因潮水而变得湿润,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 君肯过幽寂:询问朋友是否愿意来到这个幽静的地方。
  • 水程才隔宵:水路上只隔了一夜的时间,表达了友人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希迈,宋代诗人,字子骏,号琴川,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淡泊明志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希迈在琴川精舍的隐居生活中,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邀请,同时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超脱。

诗歌鉴赏:

《琴川精舍寄城中友人》是一首充满闲适和幽静氛围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古屋,诗人在这里独自享受着清幽的环境,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第一联通过“客来僧已去,古屋静萧萧”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随后以“敲石引松火,对花悬酒瓢”展现了诗人独自对饮的情景,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接下来,窗外的寒冷与潮湿的柱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环境的阴冷。最后一句“君肯过幽寂,水程才隔宵”则是对友人的邀请,再次强调了友情的温暖和距离的相对。整首诗在简单的生活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来僧已去:描写了一个安静的场景,客人来访时僧人已经离开,环境显得更加孤寂。
  2. 古屋静萧萧:古老的屋子显得非常安静,给人一种空旷和孤独的感觉。
  3. 敲石引松火:用石头的撞击声来引燃松木的火焰,表现出一种简单而自然的生活情景。
  4. 对花悬酒瓢:面对花朵,悬挂着酒瓢,暗示着一种闲适的饮酒情景。
  5. 窗棂寒背日:窗棂背对着寒冷的日光,表现出一种阴冷的环境。
  6. 柱礎润通潮:柱子和基础因潮水而变得湿润,暗示着环境的变化。
  7. 君肯过幽寂:询问朋友是否愿意来到这个幽静的地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
  8. 水程才隔宵:水路上只隔了一夜,表达了友人的距离并不遥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敲石引松火,对花悬酒瓢”,构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松火”比喻生活的温暖,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意象:古屋、松火、花、酒瓢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的整体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思念与邀请,以及在孤独环境中找到的内心宁静。诗中隐含着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屋: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宁静。
  • 松火:象征温暖和自然的生活。
  • :象征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 酒瓢:象征着友谊与欢聚的时刻。
  • 寒窗:象征着孤独与冷清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屋”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热闹
    • B. 安静
    • C. 迷茫
    • D. 繁华
  2. “敲石引松火”中的“松火”象征了什么?

    • A. 冷漠
    • B. 温暖
    • C. 宁静
    • D. 喧闹
  3. 诗人邀请朋友来“幽寂”的地方,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友情
    • C. 忍耐
    • D. 不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友情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希迈与李白的诗歌,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赵希迈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和奔放。赵希迈的诗更注重细腻的生活场景,而李白的诗则强调情感的激荡与豪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月夜有怀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 座右铭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 鸳鸯篇 送客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古意题徐令壁 山水粉图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常规战争 角字旁的字 作茧自缚 一棒一条痕 撞阵冲军 朝闻夕死 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禀性 隶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突撞 反文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戎亭 邑怜 移根换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