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渔父

《渔父》

时间: 2025-04-30 15:15:37

诗句

得鱼频换米,不知米价增。

但言鱼日贱,官税又来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37

原文展示:

得鱼频换米,不知米价增。但言鱼日贱,官税又来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渔民用鱼换米的情景,但他们却不知道米的价格在不断上涨。大家只说鱼的价格日渐贬值,而官府的税收又不断增加。

注释:

  • 得鱼:捕到鱼。
  • 频换米:经常用捕到的鱼去换米。
  • 不知米价增:不知道米的价格在上涨。
  • 但言鱼日贱:只是说鱼的价格每天都在贬值。
  • 官税又来徵:官府的税收又开始征收。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反映了明代渔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渔业与市场的关系,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矛盾。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梁以壮,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与生活琐事,关心民生,风格质朴。
  • 创作背景:在明代,渔民生活艰辛,市场经济不稳定,渔民以鱼换米的方式生存,反映出经济压力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渔民在生存中面临的困境。诗中“得鱼频换米”展现了渔民辛勤捕捞的场景,然而“米价增”又暗示了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生活压力。尽管渔民付出努力,却未必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反映出经济体制对底层人民的压迫。接着“鱼日贱”与“官税又来徵”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渔民对市场的无奈,后者则是对官府税收的无情。整首诗虽然短小,却充满了社会批判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对渔民生存状态的同情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得鱼频换米:渔民依靠捕鱼来换取米粮,反映了他们的生存方式。
    • 不知米价增:渔民对市场变化的无知,体现了社会底层对经济状况的无奈。
    • 但言鱼日贱:大众只关注鱼的价格下跌,却忽略了米价的上涨。
    • 官税又来徵:官府的征税行为加重了渔民的负担,突出社会的不公。
  • 修辞手法

    • 对比:鱼价与米价的对比,突显了渔民的困境。
    • 反复:通过重复的“日贱”与“增”,加强了生活的压迫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渔民生活困境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渔民的生计与辛勤。
  • :代表基本生存的粮食,体现生活的基本需求。
  • 官税:象征着权力对普通百姓的压迫与剥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得鱼频换米”是什么意思? A. 渔民用米换鱼
    B. 渔民用鱼换米
    C. 渔民捕鱼不换米
    D. 渔民不捕鱼

  2. 诗中提到的“官税”指的是什么? A. 渔民的收入
    B. 政府对渔民的征税
    C. 渔民的支出
    D. 渔民的捕鱼量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江村即事》由杜甫所作,诗中同样描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困境。
  • 诗词对比:与《渔父》相比,王维的《终南别业》展现了另一种生活态度,强调隐逸生活的安宁与自足,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视角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发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微水有感四首 其四 会览亭三首 其二 游道林寺诗三首 其三 赠翁法师二首 芍药五首 自房州归掌口闻杜鹃时杜鹃花盛开 山中 次韵子直二首 丙寅三月悯雨既雨患未足 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要览 黑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颠顶 矛字旁的字 太上忘情 士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代培 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移东补西 蓬首垢面 隐形 包含芥的词语有哪些 文君司马 迫不得已 蛎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