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09:37
小檀槽,新捍拨。
弹就夜堂秋月。
银箭断,玉钗凉。
烛槃红泪长。
寒角动。霜风送。
惊起金微残梦。
关戍柝,女郎砧。
城南秋渐深。
小檀槽上的新弦拨动,
弹奏出夜晚大厅里的秋月。
银色的箭已断,玉钗也变凉。
烛火下流出的红泪绵长。
寒风的号角声响起,霜风轻轻送来。
惊醒了我那微弱的残梦。
关外的报时声与女子在砧板上敲打的声响。
城南的秋天渐渐加深。
毛奇龄(1660年-1722年),字惟恭,号竹溪,清代诗人,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散文及书法。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典雅。
《更漏子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百姓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反映出时代的冷清与人们的情感共鸣。
《更漏子 其二》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词作,通过音乐、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秋天的深刻感受。词的开篇以“小檀槽”和“新捍拨”引入,仿佛将我们带入一个清冷的夜晚,琴声轻扬,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悲伤的故事。接下来的“银箭断,玉钗凉”则以具象的方式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整首词通过对秋月、寒风、城南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愁绪满怀的氛围。尤其是“关戍柝,女郎砧”的对比,既表现了边关的紧张与孤独,又映照了女子在家中劳作的平静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中孤独感的主题。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小檀槽”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食物
C. 一种衣物
答案: A
诗中提到的“银箭断”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的消逝
B. 战争的到来
C. 快乐的时光
答案: A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感情的孤独与无常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B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毛奇龄的《更漏子 其二》更注重秋夜的氛围与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感伤和思念。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古代诗词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