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3:57
望秋月。
秋月光如练。
照曜三爵台。
徘徊九华殿。
九华玳瑁梁。
华榱与璧珰。
以兹雕丽色。
持照明月光。
凝华入黼帐。
清辉悬洞房。
先过飞燕户。
却照班姬床。
桂宫袅袅落桂枝。
露寒凄凄凝白露。
上林晚叶飒飒鸣。
雁门早鸿离离度。
湛秀质兮似规。
委清光兮如素。
照愁轩之蓬影。
映金阶之轻步。
居人临此笑以歌。
别客对之伤且慕。
经衰圃。
映寒丛。
凝清夜。
带秋风。
随庭雪以偕素。
与池荷而共红。
临玉墀之皎皎。
含霜霭之濛濛。
𨏼天衢而徙度。
轹长汉而飞空。
隐岩崖而半出。
隔帷幌而才通。
散朱庭之奕奕。
入青琐而玲珑。
閒阶悲寡鹄。
沙洲怨别鸿。
文姬泣胡殿。
昭君思汉宫。
余亦何为者。
淹留此山东。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3:57
八咏诗 其一 登台望秋月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望秋月。秋月光如练。照曜三爵台。
徘徊九华殿。九华玳瑁梁。华榱与璧珰。
以兹雕丽色。持照明月光。凝华入黼帐。
清辉悬洞房。先过飞燕户。却照班姬床。
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上林晚叶飒飒鸣。雁门早鸿离离度。
湛秀质兮似规。委清光兮如素。
照愁轩之蓬影。映金阶之轻步。
居人临此笑以歌。别客对之伤且慕。
经衰圃。映寒丛。凝清夜。带秋风。
随庭雪以偕素。与池荷而共红。
临玉墀之皎皎。含霜霭之濛濛。
天衢而徙度。轹长汉而飞空。
隐岩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
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珑。
閒阶悲寡鹄。沙洲怨别鸿。
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汉宫。
余亦何为者。淹留此山东。
在秋天的月光下,我仰望天空。
那明亮的月光如同绸缎一般,
照耀着三爵台,
我在九华殿徘徊,
九华的梁上镶嵌着珍贵的玳瑁,
华丽的柱子与璧珰相映成趣。
此刻,雕刻的华丽色彩,
在明月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辉煌。
清辉照入华丽的帐子里,
悬挂在洞房之中。
先经过飞燕的窗户,
再照亮了班姬的床榻。
桂宫的桂树轻轻摇曳,
露水寒冷,凝结成白露。
上林苑的晚叶沙沙作响,
雁门的鸿雁渐渐飞过。
她的清秀气质像是规矩一样,
那清光犹如素绸一般。
照耀着愁苦的窗前影子,
映照着金阶上的轻盈步伐。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笑着歌唱,
而离别的客人却伤感而怀念。
经过衰败的园圃,映照着寒冷的丛林,
在这清冷的夜晚,伴随着秋风。
与庭院的雪花一同洁白,
与池塘的荷花共享红艳。
站在玉阶之上,洁白如玉,
含着霜气的轻雾弥漫。
我在天际间游荡,
驶过长河,飞向空中。
隐在岩石崖边,半露身影,
隔着帷幌,才得以相通。
闪烁的朱庭显得那么生机勃勃,
走入青琐,玲珑剔透。
闲暇的台阶上,孤独的鸿雁悲鸣,
沙洲上,怨别的鸿雁在哀叫。
文姬在胡殿中泪流满面,
昭君在汉宫中思念故国。
我又为何在此停留?
只为留恋这片山东的美景。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痴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作品多涉及山水、月色等自然题材。
《八咏诗》是沈约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登台望秋月》描绘了秋夜的月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怀与思考。这首诗成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月亮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事的感伤。
《八咏诗 其一 登台望秋月》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秋月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情感。月光如练,清辉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诗中描绘的场景,如三爵台、九华殿,代表了古代文化的辉煌,而桂宫、班姬则引发了对历史的追忆。诗人在月光下徘徊,体现了他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中多次提到的“凝华”、“清辉”,不仅是对月光的描绘,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通过细腻的意象,诗人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别离、孤独的感伤。
整体而言,沈约的诗风雅致,情感真挚,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秋月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人事的感伤与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秋夜图景。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中“秋月光如练”是指什么?
“桂宫袅袅落桂枝”中“桂宫”所指的是?
诗中的“文姬”是指?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沈约的《登台望秋月》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美的细腻描绘。李白的诗则更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更为婉约、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