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46:48
悯衰草。
衰草无容色。
憔悴荒径中。
寒荄不可识。
昔时兮春日。
昔日兮春风。
含华兮佩实。
垂绿兮散红。
氛氲鳷鹊右。
照耀望仙东。
送归顾慕泣淇水。
嘉客淹留怀上宫。
岩陬兮海岸。
冰多兮霰积。
烂熳兮客根。
攒幽兮寓隙。
布绵密于寒皋。
吐纤疏于危石。
既惆怅于君子。
倍伤心于行役。
露缟枝于初旦。
霜红天于始夕。
凋芳卉之九衢。
霣灵茅之三脊。
风急崤道难。
秋至客衣单。
既伤檐下菊。
复悲池上兰。
飘落逐风尽。
方知岁早寒。
流萤暗明烛。
雁声断才续。
萎绝长信宫。
芜秽丹墀曲。
霜夺茎上紫。
风销叶中绿。
山变兮青薇。
水折兮黄苇。
秋鸿兮疏引。
寒鸟兮聚飞。
径荒寒草合。
桐长旧岩围。
园庭渐芜没。
霜露日沾衣。
愿逐晨征鸟。
薄暮共西归。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6:48
悯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
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含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
氛氲鳷鹊右。照耀望仙东。送归顾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怀上宫。
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积。烂熳兮客根。攒幽兮寓隙。
布绵密于寒皋。吐纤疏于危石。既惆怅于君子。倍伤心于行役。
露缟枝于初旦。霜红天于始夕。凋芳卉之九衢。霣灵茅之三脊。
风急崤道难。秋至客衣单。既伤檐下菊。复悲池上兰。
飘落逐风尽。方知岁早寒。流萤暗明烛。雁声断才续。
萎绝长信宫。芜秽丹墀曲。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
山变兮青薇。水折兮黄苇。秋鸿兮疏引。寒鸟兮聚飞。
径荒寒草合。桐长旧岩围。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
愿逐晨征鸟。薄暮共西归。
这首诗表达了对衰败草木的怜悯。衰草没有色彩,在荒凉的小径上显得憔悴,寒霜使得草木难以辨认。曾经的春日和春风,曾经的繁花似锦与绿意盎然,如今都已消逝。诗人回忆往日的美好,感叹如今的凄凉,仿佛是送别归来的友人,眼泪湿润了淇水。沿着岩石与海岸,冰雪覆盖了大地,游子的根基逐渐凋零,幽静的地方也显得无处可寄。
寒霜覆盖了树枝,露水在清晨闪烁,霜红的天幕在傍晚降临。芳香的花朵在城市的十字路口凋零,灵秀的茅草在三重山脊上被冷霜侵蚀。秋风急促,山道难行,秋天来了,游子衣衫单薄,既为檐下的菊花感到伤感,又为池上的兰花感到悲伤。
落叶随着风飘零,才知岁月已然寒冷。流萤在黑暗中微弱地闪烁,雁声断断续续。长信宫已是萎蔫,丹墀上的杂草丛生,霜雪夺走了茎上的紫色,秋风吹走了叶上的绿意。山川变得苍翠,水边的黄苇也折断了,秋鸿疏远地飞过,寒鸟聚集在一起。小径上荒草与寒霜交织,旧时的桐树长满了岩石,园中的庭院渐渐被荒草掩没,霜露沾湿了衣衫。
愿意追随晨光中的鸟儿,在薄暮时一同归来。
这首诗中涉及了许多自然意象和季节变化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情感共鸣。特别是“昔时兮春日”与“秋至客衣单”的对比,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惆怅。诗中提及的“长信宫”是古代帝王的宫殿,引用此处既体现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悲伤。
作者介绍:沈约,字景仁,号阮亭,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歌和辞章。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怀与自然景色的描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岁暮悯衰草》以凄凉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脆弱的深切思考。全诗通过描绘衰草的无容色、荒凉的环境,展现了秋冬时节的萧瑟与凄凉。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更蕴含着浓厚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到岁月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沈约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出秋天的冷清与草木的衰败,令人心生惆怅。诗中“既惆怅于君子,倍伤心于行役”一句,尤其表达了对离别与游子心境的共鸣,暗示着人们在繁华背后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意象,营造了一个悲凉的氛围,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忧虑。沈约的这种感情深邃而细腻,展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凋零,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出深切的感伤与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衰草”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繁盛
B. 生命的脆弱
C. 希望的重生
诗人对往昔春日的情感如何?
A. 充满怀念
B. 无所谓
C. 厌恶
“既惆怅于君子,倍伤心于行役”中的“君子”指的是什么?
A. 尊贵的人
B. 朋友或爱人
C. 自然界的动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