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9:52
挑笋春雷後,晴坡过雨时。
何言江外早,已比洛阳迟。
园客自偷卖,主人那得知。
徒令养新竹,待与作藩篱。
挑选竹笋是在春雷之后,晴朗的山坡上经过一场雨。
何必说江边的竹笋早已成熟,实际上比洛阳的竹笋还要晚。
园里的客人偷偷地将竹笋出售,主人又怎么能知道呢?
只是在这里养着新竹,等着用来做篱笆。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创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善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的点滴。
这首《新笋》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暗含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与理解。竹笋的生长不仅是自然的显现,也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新笋》通过描绘春季挑选竹笋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诗中以“春雷”开篇,暗示春天的来临,随后引入“晴坡过雨时”,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清新气息。这种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何言江外早,已比洛阳迟”两句承接前文,提出了对比,强调了江边竹笋的生长时间晚于洛阳,暗含了对于自然界生长规律的认知。同时,诗中提到园客的偷卖与主人的无知,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劳动成果的不公正对待。
最后两句“徒令养新竹,待与作藩篱”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阐释了竹子不仅是自然的生长,也是人们生存环境的构建。全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生动的画面,既有生活的细节,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全诗围绕竹笋的生长与社会现象展开,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际之间的复杂情感。主题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挑笋春雷后”中的“春雷”象征什么?
“何言江外早”中的“早”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园客”是指什么?
答案:
此框架可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新笋》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