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59:21
古刹邻清署,僧閒官更閒。
授经多暇日,杖策印禅关。
频索雨前茗,兼看湖外山。
何当分半榻,高枕竹房间。
这座古老的寺庙靠近清雅的官署,和尚闲适,官员更加悠闲。
讲经的日子多得无聊,手杖敲打着禅房的门。
常常在雨前索取茶水,顺便欣赏湖外的山景。
什么时候能和你共用一张床,枕着竹屋的安静美好。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古刹、僧人、官员的描写,反映了明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环境,诗人以“古刹邻清署”开篇,设定了一个清幽的场景。接着,通过对僧人与官员的闲适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对于清静与繁忙的思考。诗中“授经多暇日”一语,突出了寺庙生活的悠闲,让人联想到古代士人渴望的理想生活。
在“频索雨前茗,兼看湖外山”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茶的渴望,也展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最后一句“何当分半榻,高枕竹房间”更是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期盼娓娓道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寺庙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哪个?
诗人希望与谁共享生活?
诗中提到的饮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