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4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44:12
瑞鹧鸪
作者: 陆求可 〔清代〕
微霜落处唱骊歌。
遥天愁望洞庭波。
执手临岐,衰柳残阳下,
瞬息天涯可奈何。
欢娱犹记前宵月,
广寒笑指姮娥。
何期此日凄凉,
怕动离鸾操梦应多。
白月纷纷挂薜萝。
微霜落下的地方传来骊歌的吟唱,
我在遥远的天空中愁苦地眺望洞庭湖的波涛。
手握着手在岐路上,衰败的柳树和残阳下,
瞬间的天涯无奈可如何应对。
欢乐的时光我仍记得昨夜的明月,
广寒宫中嫦娥笑着指向月亮。
谁料到今天却如此凄凉,
恐怕会动摇离鸾的操琴梦境。
白色的月光纷纷挂在薜萝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求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瑞鹧鸪》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与离别情感普遍存在。诗人在此背景下,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瑞鹧鸪》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人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刻的复杂情感。全诗开头以“微霜落处唱骊歌”引入,细微的霜降与歌声交织,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分别,霜的凉意也映射出内心的凄凉。接着,诗人通过“遥天愁望洞庭波”表达对远方的思念,洞庭湖的波涛象征着无尽的思绪与忧愁。
“执手临岐,衰柳残阳下”则描绘了离别前的情景,柳树的衰败与残阳的黯淡,突显出离别的无奈与悲伤。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欢乐时光,“欢娱犹记前宵月”,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
“何期此日凄凉,怕动离鸾操梦应多”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对梦境的渴望,表现出对离别的恐惧。在最后一句“白月纷纷挂薜萝”中,白月的描绘既是对美的赞美,也是一种无奈的象征,让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表现出离别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传递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瑞鹧鸪》的作者是?
A. 陆求可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广寒”指的是哪里?
A. 地球
B. 月亮
C. 星星
D. 海洋
诗中“欢娱犹记前宵月”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