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8:31
念奴娇(癸已重九,同陈汉卿、张叔信、王任道登金石台作)
作者: 管鉴
登高作赋,叹老来笔力,都非年少。
古观重游秋色里,冷怯西风吹帽。
千里江山,一时人物,迥出尘埃表。
危阑同凭,皎然玉树相照。
惆怅紫菊红萸,年年簪发应笑人空老。
北阙西江君赐远,难得一枝来到。
莫话升沈,且乘闲暇,赢得清尊倒。
饮酣归暮,浩歌声振林杪。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作赋的情景,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作者回顾自己年少时的笔力,感到与现在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在重游古观时,感受到秋天的冷风,心中有些怯意。看到那千里江山,才俊人物如同脱离尘世,显得分外突出。倚靠在高栏上,明亮的玉树映衬着自己。望着紫菊和红萸,年年在发间簪戴,感叹自己却空自老去。远在北阙和西江的朋友,难得一枝花来到身边。无须再谈升沉荣辱,且趁着闲暇,尽情享受美酒。最后,醉意朦胧归家,豪情壮志的歌声回荡在林间高处。
作者介绍:管鉴,字子美,号天水,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以清丽见长,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佳节,诗人登高望远,感慨时光流逝,借秋色与友人的相聚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友谊和自然的珍视。
这首诗以重阳节登高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邃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开篇即直入主题,诗人感叹“老来笔力,都非年少”,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往日风采的怀念。接着,诗人描绘了重游古观的景象,秋色中的冷风吹帽,引发了他内心的惆怅。
诗中提到“千里江山,一时人物”,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诗人通过对广阔江山的描写,凸显出人物的超凡脱俗。倚靠在栏杆旁,清晰的玉树映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恍若在与自然对话。这种情感的结合,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惆怅紫菊红萸”来反映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衰老的感伤与对美好岁月的追忆。同时,他也在思考与友人间的情谊,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依然渴望得到一枝花的相聚。“莫话升沈”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选择在闲暇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索,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典诗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悟,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重游古观”是指什么?
诗人对衰老的感慨主要体现在那一句?
诗中提到的“清尊”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