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陈大初画扇

《题陈大初画扇》

时间: 2025-05-03 22:15:39

诗句

泛湖浮海两如何,满地悲风起白波。

争似乘槎随博望,玉绳光里看山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5:39

原文展示:

题陈大初画扇
刘基 〔明代〕
泛湖浮海两如何,
满地悲风起白波。
争似乘槎随博望,
玉绳光里看山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浩瀚湖海的思考,感叹悲秋的风浪席卷而来。与其在这无边无际的水面上漂浮,不如乘着木筏去追寻博望山的景色,在那光芒四射中欣赏祖国的山河。

注释:

  • 泛湖浮海:泛,即漂浮;湖和海象征广阔的水域。
  • 满地悲风:悲风,指秋风的悲凉;起白波,白波是指水面泛起的波浪。
  • 争似:不如,更加突出对比。
  • 乘槎:乘坐木筏,这里指一种悠闲的旅行方式。
  • 博望:指博望山,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区。
  • 玉绳光里:描绘一种明亮的光线,象征美好的景象。

典故解析:

博望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岳,许多文人墨客常在此吟唱,成为灵感的源泉。诗中提到的“乘槎”则与古代文人游山玩水的情景相呼应,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仲明,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借自然之美寄托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湖海为背景,透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开篇的“泛湖浮海”便勾勒出一种辽阔的意境,诗人在悲风起浪的映衬下,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将这种孤独感与乘槎随行的悠然自得相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最后一句“玉绳光里看山河”则更是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展现出一种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自豪。整首诗语言简练,通过意象的对比与情感的渲染,达到了一种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泛湖浮海两如何”:问句,表示对湖海之间的无奈,暗藏思考。
    • “满地悲风起白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波涛汹涌,带来悲凉之感。
    • “争似乘槎随博望”:反问,表达对比,乘槎的自由更为向往。
    • “玉绳光里看山河”:最后一句表达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与追求,象征光明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玉绳光里”隐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泛湖浮海”与“乘槎随博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意象分析:

  • 湖海:象征广阔与自由,反映诗人的追求。
  • 悲风:体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感。
  • 乘槎:暗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山河:象征祖国的壮丽,表达对家国的热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博望”是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座城
    2. “满地悲风”中的“悲风”指的是什么季节的风?
      • A. 春风
      • B. 夏风
      • C. 秋风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庐山谣》等,均表现了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 诗词对比:比较刘基与李白的作品,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刘基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流露,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洒脱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杜七学士见寄 答曼叔见谢颍桥相过之什 奉和乔的馆宿 奉同中道锁宿南宫思宝奎殿前花树子 同化光陪宁极之滍阳城 送安厚卿 谢尧夫寄新酒 三月十三日游卞氏园 答次道马上见示 寄大觉禅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窈妙 解匠 笑哂 豆剖瓜分 因陋就寡 閠字旁的字 以一儆百 抠请 礼尚往来 見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御汤 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断之登 包含喷的词语有哪些 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殳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