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7:06
至日遣兴
作者: 刘基 〔明代〕
十九年前此日同,
浙江西望粤城东。
山川拥隔乖同轨,
气朔分齐正八风。
坐阅天时占道长,
起征云物欲年丰。
嬴粮拟问商颜路,
好采灵芝伴四翁。
在十九年前的今天,我和朋友们曾共聚一堂。
我从浙江的西边看向粤城的东面。
山川阻隔,使我们无法同道而行;
气候的变化,让我们在正北的八风中各自分散。
坐在这里观察天时,预占未来的吉凶,
起身出征的云物,渴望着丰收的年景。
想问问商人颜的路,
希望能采摘灵芝,和四位老翁一同分享。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景明,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诗词和散文见长,风格多样,作品常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之际,刘基以诗寄情,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
《至日遣兴》是一首具有浓厚哲理性的古诗,通过对时光的追忆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十九年前此日同”引入,勾起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接下来的“浙江西望粤城东”,则表现了地理上的隔阂与人心的分离。诗人通过“山川拥隔乖同轨”,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阻隔,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因为环境的限制而无法相聚。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关注天时与丰收之间的关系,表明了对未来的期望。尤其是“起征云物欲年丰”,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最后两句更是将个人的愿望与社会的现实结合,渴望能通过商业活动获得粮食,采集灵芝以求长生,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双重追求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生活的温度,展现了刘基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生活智慧。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至日”指的是哪个节气?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获得丰收?
诗中的“灵芝”象征着什么?
刘基的《至日遣兴》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但刘基更多地侧重于现实与未来的期盼,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