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54
寄括苍山人
作者: 周密 〔宋代〕
遥知深隐处,草木亦无尘。
瀑响千林雨,花浮一岭春。
地灵松化石,岁久树成人。
纵未为仙去,何妨作逸民。
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作者遥想那深藏不露之处,连草木都显得无尘无垢。瀑布的声音如同雨水涌入千林,花儿在春天的山岭上轻轻浮动。土地的灵气使松树能化为石,经过岁月的洗礼,树木也能变得如人般成熟。虽然没有成为仙人,但何妨就做个逍遥自在的隐士呢?
作者介绍:周密(约1232-1298),字德辉,号梦阮,宋代诗人、词人和学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富有哲理,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当时的士人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相呼应,诗中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周密的《寄括苍山人》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悠扬的意象描绘出隐士的理想生活。全诗四句,字句简练,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首先,诗的开头“遥知深隐处,草木亦无尘”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脱俗的境界,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士栖息之地,突显出自然的纯净与安宁。接下来的“瀑响千林雨,花浮一岭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瀑布声如雨,花朵随风飘荡,充满了动感与生命力,表现出隐居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第三句“地灵松化石,岁久树成人”则将时间的概念引入,借助松树与石头的比喻,表达出自然与生命的变迁。诗人也通过这一句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理,强调岁月的流逝与成长的过程。
最后一句“纵未为仙去,何妨作逸民”则是对隐居生活的直接肯定,尽管没有成仙,诗人依然认为隐逸的生活是值得追求的。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表现出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寄括苍山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密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草木亦无尘”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生活的繁杂
B. 自然的纯净
C. 战乱的悲惨
D. 人生的迷茫
“纵未为仙去,何妨作逸民”中的“逸民”指的是:
A. 追求功名的人
B. 隐居山林的人
C. 追求财富的人
D. 追求权力的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共同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