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2:38
自信何劳与物争,相怜宁暇不平鸣。
多愁每羡人能醉,万事今看梦早惊。
扪舌藏身消永日,随心曝背倚前楹。
静幽亦有山居意,却悔人间著姓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际争斗和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作者认为自信的人不必与外物争斗,能够相互怜惜的人又怎会有时间去不满和争鸣。多愁善感的自己总是羡慕他人能够痛快地醉酒,然而现在的万事都如梦一般令人惊醒。作者希望能够隐秘地度过漫长的日子,随心所欲地依靠在前面的柱子上。尽管静谧的生活也有山林的意趣,然而却又后悔自己在人世间留下了名声。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表达的情感和对名利的看法可以与古代隐士的思想相联系,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强调隐逸生活的乐趣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作者介绍:刘荣嗣,明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对世俗的反思。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内心对人世纷扰的思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露了对名利场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有感》是一首浸透着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自信何劳与物争,相怜宁暇不平鸣”,表达了诗人对自信的重视,认为有自信的人不必与外物争斗,反而应当珍惜彼此的情感。接着“多愁每羡人能醉”,诗人感慨自己常常因忧愁而羡慕他人的洒脱,表现出一种对生活无奈的情绪。诗中对“万事今看梦早惊”的感叹,揭示出对现实的清醒与警觉,仿佛在说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在后半部分,诗人希望能“扪舌藏身消永日”,渴望能在世俗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空间,随心所欲地生活。最后一句“却悔人间著姓名”,点出了诗人对于名声的反思与后悔,似乎在警示人们对名利的执着只会带来烦恼。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冷静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信与世俗名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的珍惜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信”指的是什么?
A. 外貌自信
B. 内心自信
C. 社交自信
D. 财务自信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认为无足轻重
C. 后悔留名
D. 视为生活目的
诗中提到的“扪舌藏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言语的渴望
B. 对沉默的向往
C. 对社交的厌倦
D. 对自由的追求
答案: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