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有感

《有感》

时间: 2025-05-07 18:02:38

诗句

自信何劳与物争,相怜宁暇不平鸣。

多愁每羡人能醉,万事今看梦早惊。

扪舌藏身消永日,随心曝背倚前楹。

静幽亦有山居意,却悔人间著姓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2:38

原文展示:

自信何劳与物争,相怜宁暇不平鸣。
多愁每羡人能醉,万事今看梦早惊。
扪舌藏身消永日,随心曝背倚前楹。
静幽亦有山居意,却悔人间著姓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际争斗和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作者认为自信的人不必与外物争斗,能够相互怜惜的人又怎会有时间去不满和争鸣。多愁善感的自己总是羡慕他人能够痛快地醉酒,然而现在的万事都如梦一般令人惊醒。作者希望能够隐秘地度过漫长的日子,随心所欲地依靠在前面的柱子上。尽管静谧的生活也有山林的意趣,然而却又后悔自己在人世间留下了名声。

注释:

  • 自信:自我信任,自我肯定。
  • 何劳:何必,何须。
  • 相怜:互相关怀、怜惜。
  • 多愁:多愁善感,常常忧愁。
  • :羡慕,羡慕他人。
  • 扪舌:摸着自己的舌头,形容沉默或不发言。
  • 消永日:消磨漫长的日子。
  • 曝背:曝露背部,放松靠在支撑物上。
  • 山居意:山中居住的意趣,指隐居的逍遥自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表达的情感和对名利的看法可以与古代隐士的思想相联系,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强调隐逸生活的乐趣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荣嗣,明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对世俗的反思。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内心对人世纷扰的思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露了对名利场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有感》是一首浸透着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自信何劳与物争,相怜宁暇不平鸣”,表达了诗人对自信的重视,认为有自信的人不必与外物争斗,反而应当珍惜彼此的情感。接着“多愁每羡人能醉”,诗人感慨自己常常因忧愁而羡慕他人的洒脱,表现出一种对生活无奈的情绪。诗中对“万事今看梦早惊”的感叹,揭示出对现实的清醒与警觉,仿佛在说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在后半部分,诗人希望能“扪舌藏身消永日”,渴望能在世俗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空间,随心所欲地生活。最后一句“却悔人间著姓名”,点出了诗人对于名声的反思与后悔,似乎在警示人们对名利的执着只会带来烦恼。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冷静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自信何劳与物争”:自信的人何必与外物争斗。
    2. “相怜宁暇不平鸣”:彼此相怜,没时间去不平而鸣。
    3. “多愁每羡人能醉”:多愁的人总是羡慕他人能够痛快地醉酒。
    4. “万事今看梦早惊”:如今所有事情都像梦一样,令人惊醒。
    5. “扪舌藏身消永日”:默默无言地度过漫长的日子。
    6. “随心曝背倚前楹”:随心所欲地靠在前面的柱子上。
    7. “静幽亦有山居意”:宁静的环境也有山林的意趣。
    8. “却悔人间著姓名”:但我却后悔在人世间留下名声。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自信何劳与物争,相怜宁暇不平鸣”,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强调人生的无常。
    • 反语:对“著姓名”的后悔,实际上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信与世俗名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的珍惜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 自信:象征着内心的坚定。
  • 山居: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 :象征着洒脱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象征人生的短暂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信”指的是什么? A. 外貌自信
    B. 内心自信
    C. 社交自信
    D. 财务自信

  2.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认为无足轻重
    C. 后悔留名
    D. 视为生活目的

  3. 诗中提到的“扪舌藏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言语的渴望
    B. 对沉默的向往
    C. 对社交的厌倦
    D. 对自由的追求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与刘荣嗣的《有感》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刘荣嗣则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和名利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荣嗣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周袁州尊德堂 与彦博审知同为问梅之行到溪南仆与审知俱以 谢彭沅陵送猫 简张王臣借观纪行诗卷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其六 漫兴十一首 登岳阳楼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 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甘字旁的字 包含铠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防毒面具 包含耒的词语有哪些 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作詻 竞渡船 甲第连云 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遗珥坠簪 牙字旁的字 叫苦连天 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任所欲为 一搭一档 小岁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