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8:00
双鬓萧萧城一阹,自斟浊酒倍踌躇。
星霜遇景悲时迈,身世闲愁集岁除。
久已逃名安薜荔,渐看偶语禁诗书。
清溪何处桃花渡,欲向花源深处居。
在这个城市的边缘,我的双鬓已经变得苍白,自己倒酒时却感到更加踌躇。
岁月如星霜般流逝,看到美好的景象却悲伤于时光的流逝,闲散的生活中愁苦积聚在岁末。
我早已逃离名利,安然于薜荔之下,渐渐地只听偶尔的闲聊,远离诗书的禁忌。
清澈的小溪在哪里有桃花相渡?我想要向着桃花源的深处隐居。
作者介绍:刘荣嗣,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常表现出对世事的感慨与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除夕,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间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正值年末,诗人结合个人经历,反映出对岁月无情、世事繁杂的思考与无奈。
《甲子除夕》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诗人在新旧交替之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开篇以“双鬓萧萧”引入,勾勒出诗人年华已逝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自斟浊酒”表达了自己在岁末时刻的内心挣扎与踌躇。在这个特定的时刻,诗人不仅在回顾过去的岁月,也在思考未来的方向。
“星霜遇景悲时迈”一句,进一步加深了对时间的感慨,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惆怅。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接下来的“久已逃名安薜荔”,揭示了诗人渴望逃避世俗名利的心态,向往一种清净的隐居生活。
最后,诗人提到“清溪何处桃花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桃花源作为隐逸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如“星霜”与“时迈”的对比,加深了时间流逝的感受。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世俗名利的逃避,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A. 桃花渡
B. 浊酒
C. 清溪
诗中提到的“星霜”主要指什么?
A. 时间
B. 风景
C. 名利
诗人选择逃避名利的生活,反映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向往
C.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